《杀人短片》是1988年波兰一部著名的经典影片,导演是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该片常在废死刑论的话题中被引用。以极具隐喻和象征含义的死蟑螂、被吊死的荡来荡去的猫作为一开始的镜头,故事展开形成以杀人犯青年雅泽克的故事为主,出租车司机的故事和初为律师比约特的故事为辅的三条交织线索。杀人场景的详细镜头跟踪是整部影片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的前半部分是三条线索的铺垫,此后的后半部分是杀人犯的忏悔。

这是一个在情节发展上很简单的故事,简言之就是一位青年杀了人最后被执行死刑,它必定另有出彩之处,才能使之成为经典。总结起来有三:三条线索由独立走向交织,怀旧特点的滤镜运用,以及两处杀人情节的详细镜头。

《杀人短片》的主旨引起了两派人的争端,一派人认为导演要表达的是死刑应该受到质疑,另一派是对立的观点,认为杀人就该偿命,犯罪必须付出代价。第三点总结中“两处杀人情节的详细镜头”中,第一处是雅泽克无理由杀害出租车司机的详细描写,第二处是执法者对雅泽克就地正法的详细描写。事实上可以看出来,前者的观点正是被第二处镜头所感动,认为生命本值得挽救,后者是无法忍受第一处悲剧的发生,认为生命本是平等的。

关于死刑到底该不该废,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很难被回答的。按照现在绝大多数人觉得正义的想法,“一命抵一命”,“杀人偿命”,已经是古、今、中、外都毫无质疑的思想,已经牢牢渗透进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作品、生活默契中。每个人一出生就被教导:这就是公平和正义。

我们不妨这样想:有一个人,从“杀了人”到“应该被杀”,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是可以直接推断?不能直接推断应该怎样证明?

很显然似乎没有任何的论证可以直接从“杀了人”直接推断出“应该被杀”的结果。把题目假设为:A杀了B,所以A应该被杀。逻辑不成立的原因是,在“A杀了B”到“A应该被杀”这之间本就存在着几个既关键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不确定因素:杀了人的主体也就是A在被执行死刑的时候还是否是原来的A?若自然和社会极力追求公正和平等的等量关系,那么当A杀了B,不是应该导致B应杀了A吗?杀了A的人,应该被谁杀?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事实上是相辅相成的。

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杀了B的A,若在被发现和逮捕的时候还是原来的A,那么依然应该立即受到惩罚。相反,若已经不是原来的A,执法者应考虑适当的宽恕。

A怎么不是A?自始至终不都是一个人吗?易容术?易魂术?都不是。如何去分辨A还是不是A呢?用人性的标准,而非肉体。

常人总是理所应当地认为彼时的“人”与此时的“人”拥有同一副载体,那就是一个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人作为人是以灵魂而成为自身,所以若A经历岁月,灵魂经历忏悔洗涤,成为另一个A,那就不是原来的A了,即便灵魂依然装载在同一个躯壳里。

因此,以彼时之罪惩此时之灵,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共情《杀人短片》里的雅泽克的命运,为之极力争辩甚至质疑死刑的存在,根本原因就在于:雅泽克已经不是原来的雅泽克。

第二个问题,看起来像是个笑话,B已经死了,难道让B 复活起来杀了A吗?这明显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要表达的意思是,按照自然或社会的规律,来往之礼只能存在于施舍彼此两者之间,例如一个人请另一个人吃一顿饭,另一个人若不想回请这个人吃一顿饭,也不该由其他人代他请这顿饭。这个道理通用于世间大大小小的事情,到了死亡面前就失去了效用。或许原因是施或舍的主体,有一方已经死亡,主体必须由公共权力来代替,但这也不符合自然和社会“来往之礼”的原则。要不要结束A的生命必须由B来决定,然而B已无法做出选择,因此“A该不该杀”就是一个从性质上就无法解决的问题。

另外,常人认为 A若没有受到惩罚,B的生命就白白浪费了,但真相是,B已经死了,A不论死亡与否,都无法改变B已死亡的事实,这是这个问题的另一层意思。

第三个问题,是个死刑论者很难回答的问题。答案与第一个问题直接相关。电影《杀人短片》中让人印象很深的那一群执法者,那个场景拍出来的效果,像一群屠杀者群杀一只毫无反抗力的野鹿一样。谁都可以说,这些人是代表正义,代表至高尚,惩罚劣徒。可是他们与他们惩罚的杀人犯又有什么区别?他们这群人被冠以正义的光环,从未受到任何质疑和谴责,当雅泽克已经不是雅泽克,而早已诞生新的灵魂时,执法者就是屠杀了一个新的生命,他们又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

然而,即便种种理由都指向死刑的不公,这三种解释也都绕不过一个最无法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减少这个世界上那么多“忏悔前的A”,也就是“犯罪的A”?
抛掉死刑,说实话,没有办法。执法者甚至每个人,为了维护这个世界上所有生命,让所有生命都不被轻易毁掉,死刑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唯一方法。
按照道理,死刑是该废除的。但是事前保护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恰好就是死刑。它是一种为了大众利益而牺牲小众利益的方式。它不得不为了保护更多的人,牺牲这些或许已经脱胎换骨的重生的灵魂,以警后人犯罪的不可触碰性,给每个人的心灵上都注上一针预防剂。
死刑是一种明知故犯的方式。任何人都该理解与谅解。谅解罪犯,谅解执法者,谅解死刑。

杀人短片Krótki film o zabijaniu(1988)

又名:杀人影片 / 杀诫 / 关于杀人的短片 / 教我如何去杀他 / 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

上映日期:1988-03-11(波兰)片长:84分钟

主演:米罗斯洛·巴卡 克日什托夫·格洛比什 扬·特萨利兹 比涅尤·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编剧: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茨 Krzysztof Piesiewicz

杀人短片的影评

邵遗
邵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