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似乎宗教题材再一次火起来了。但是就如历史上的不安分的异端一样,他们并不真想“宣教",而是旧瓶换新酒,藉着基督信仰表达他们对当下各种议题的立场罢了。对于西方如火如荼的女权主义、种族歧视等问题,他们需要一部帮他们说话的“圣经”,因为在圣经中找不到支持的经文,他们只能退而去古代的异端中找寻。初代教会的最大异端诺斯底主义留下的只言片语成了这些人用来嫁接渲染的素材,前几天一个视频号推荐了这一部《抹大拉的马利亚》 2018,对于这部电影中传达的异端思想没有分辨,所以需要详细罗列出电影中使用的一些话术、思想背后的源头,叫大家谨慎。
从片尾看来这部电影似乎只是站在女权主义角度陈清一位被历代天主教会定罪为“妓女的”女门徒抹大拉的马利亚终于在1962年被天主教官方洗白。并承认其“耶稣复活第一见证者”的地位。这应该是本电影的主要初衷:被历代父权主义霸占的教会,被被贬低的女性终于有人替她们扛把子了!当然女性在教会中是不是可以担任圣职这个成为近些年的热门话题,不过这应该不是电影创作者关心的问题,这也不是本文关心的问题,本文所关心的是本电影中所使用的背景材料。
这部电影主要使用的素材,都来自于对诺斯底主义文献的嫁接和重组。篇幅有限只针对几个主要议题简单说明:
①片头片尾〔全片也是〕引用的唯一“圣经”经文是耶稣著名的“芥菜种的比喻”,原话是:好像一粒芥菜种,种在地里的时候,虽比地上的百种都小32但种上以后,就长起来,比各样的菜都大,又长出大枝来,甚至天上的飞鸟可以宿在它的荫下。」(马可福音4:31-32 和合本),片中刻意改为:一个女人拿来种在地里的,并且天上的飞鸟都要宿在她的荫下。通过创作者的“巧手”,耶稣的比喻马上变成了“是有所指”耐人寻味的话——这映射的正好是一个女性“播道者”的形象呀。但是这一点也经不起推敲,对比所有三处福音书对芥菜种比喻的描写,希腊原文都明确指出“播道者”是阳性代名词。但是还没那么简单,事实上这节经文也未必是引用圣经,更准确的说是引用诺斯底主义的《多马福音书》(图5),仅从该书21-22节,首先21节所指的也是男性,创作者“明知”(两位编剧都似乎是新手,没有编过几部剧本)引用站不住脚为何还要引用《多马福音》呢?这就涉及如下第二个主要问题。
②异端托名著作,从使徒彼得〔传说诺斯替主义始祖为术士西门〕 、保罗〔歌罗西等书中驳斥的敬拜诸天体、天使、未识之神的现象〕 、约翰〔约翰亲自面对诺斯底主义异端的克林妥、尼哥拉党〕 等在世的时候,诺斯底主义已经开始荼毒教会。异端想要解释他们的错误教义,又必须建基在使徒的权威之下才有说服力,但使徒们都在世,而且使徒们集体起来抵挡他们,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假借名其他人物之名书写传播异端,他们使用过的可不止抹大拉的马利亚、多马〔诺斯底主义称多马是这个“双生子” 是耶稣的兄弟,是荷光者,是烈火的化身〕、犹大〔犹大与马利亚同被称为耶稣最喜欢的门徒〕,还有耶稣的兄弟雅各、腓力,甚至塞特、麦基洗德……这些人物被利用来专门攻击使徒们,尤其是在《犹大密传》 ,《马利亚福音》都称彼得约翰为代表的“教会柱石”都是狭隘、愚蠢、无知的门徒,常常听不懂耶稣的话,召来耶稣的斥责,而耶稣唯独喜欢与犹大和马利亚,只和他们说“隐秘的真理”。有这个前提,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电影要引用《多马福音》20-21了,因为21节中马利亚问耶稣对使徒们的看法,正是藉着“耶稣之口”发表对彼得他们的不满。其实多马福音是一卷杂乱无章的语录集成,但是电影创作者却故意把两节文字放在一起联想,也成了抬高“马利亚第一使徒”贬低彼得约翰等“差劲使徒”的根据。
③进一步的说在电影最后一部分,耶稣复活这一事件只有“特蒙恩宠”的马利亚有缘得见,而且耶稣也给她个人传授了“天国的奥秘”,这引起了彼得等人极大的不满和排斥。最终逼迫马利亚退出使徒团队,另立门户……这个情节也是《马利亚福音》的主要内容,在《马利亚福音》中,安德烈、彼得、马太〔利未〕所反对的正是马利亚所说的异端言论,并且确实提到“耶稣绝对不可能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与这个女人说话”,而电影创作者用这个情节,赋予了女性主义的意涵,认为彼得他们是藐视女性,并且不接受马利亚“和平”的福音,执意要“非和平”的道路。〔全文引用《马利亚福音》读者自己分辨,图2-4〕
④对于片中一再提到的“奉火、水、光之名给你施洗,借此你就可以重生”这一句怪异的话〔耶稣死里复活后升天时才命令使徒们要“奉父、子、圣灵”之名给信徒施洗〕,从图6-8就可以清楚的看出,诺斯底主义给人施洗确实是奉“火、水、光”等诺斯底主要的抽象元素之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