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11-19

速度与激情4:承上启下之作

“你是装作坏人的好人,还是装作好人的坏人?”这是米亚给布莱恩提出的问题,同样也是很多人想问多姆的。但在我看来对于一个完美男人或是一个完美赛车手多姆来说,这个界定根本没有意义。我们误读了赛车电影,我们比较关注的是速度感,但真正诱发我们肾上腺素分泌的却是力的作用,而不是速度的提升。赛车电影无非就是三要素:车、驾车者、道路。这三个要素之中又以人为中心,因为相对赛车的五花八门、火爆改装以及赛道的复杂多变、困难重重,车手依旧是不变应万变,而这种不变除了依托出色的驾驶技术以外,更为重要的需要车手的意志和精神力。由此展开,本人联想到了几点赛车与影像的关系,借此分析赛车电影为何盛行不衰。 摩擦力之快感 本人属于车盲,对控制方向盘的手感基本上是一知半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驾驶车的过程中,对于车手而言,除了眼睛的观察,以及耳朵的辨识,就只有方向盘能给车手带来实在的操纵感,这也是为什么赛车类游戏中使用力回馈方向盘更有快感的原因。操纵方向盘,通过不同的轮轴产生大小不一的扭力,从而控制轮胎的方向。通过简单的示意图,我们就能明白,其实我们在操纵汽车方向盘时所感受的反作用力是源自汽车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这样妙不可言的感觉的确很难在银幕上体现,银幕上最常体现赛车场面的是速度感,例如车手的换挡、踩油门、以及快慢镜头的切换等等。但对于我而言,轮胎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以及因车身不正常的自转导致的车手努力操纵方向盘并企图回到正轨的场景往往是一种车手的最终境界。这也是为什么速度不是赛车的第一位,摩擦力所呈现的美感才是赛车电影的关键。我们接下来批判速度的误读。汽车是特殊的,它的主推动力是轮胎与地面的滚动摩擦力,而像漂移一类的技术依靠的是另一种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才是汽车产生速度的源泉,有些人肯定会很不屑,说赛车不就是为了图个快,看谁快不就可以了么?如果他这么认为的话,那肯定是他没意识到自己的肾上腺素激发最多的时候并不是赛车达到最大速度的时候,而是赛车转弯的时候,也就是需要车手极其技巧性地搭配其他操控手段使用方向盘的时候,而不是简单地换个档踩油门或者喷一下这么简单。我没有合适的科学测量来验证这个观点,我只是结合了我最近在观看四部速度与激情系列的时候的体验而言。 对于电影,速度感的营造主要是与车身外参照物相对速度的提升相关的。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并且是最没有创意的一种方法,以至于在《急速赛车》中,周围的参照物都已经成了一条条颜色各异的横线。另外,这样的速度感与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感创造也没有区别,飞机的飞行可以通过于机身之外的景物,例如地面、白云、甚至是星星做参考,一旦速度快到了极致,例如所谓光速,像科幻电影中的星际旅行,飞船跳进了亚空间,周围的光影全部是接近一种平行线式粗线条的单调图像。作为观众,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通过其反应可以看出来,速度快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赛车电影中的首要表现形式。这也是很多影评工作者误读的一处。我们回头看“东京漂移”中,几位主角在东京市区亡命狂飙,经过一T字路口时,刚好是红灯,上百个路人正通过红灯,主角们用漂移滑出了一条漂亮的轨迹,刚好与惊慌失措的人们擦肩而过。导演用了慢镜头和舒缓的音乐来表现这个紧张的场景,这与表现速度感的处理手法完全不一致,但是给人的震撼却是无与伦比,就是这样的一个九十度的转向,一个漂移,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之下,创造了最美的赛车。赛车之美不在于直线,而是因赛道以及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的转弯。赛车电影中,尤其是速度与激情系列里面,最过瘾的是随时有生命危险,这也是与一般的赛车电影不一样的地方。比较变态和直观的例子是《死亡赛车》,就是要在比赛中运用道具置对手于死地。速度与激情系列没有这么多导弹或者铁钉,往往是就地取材,利用空间和赛道的变化让对手在瞬间处于一个无法摆脱的死亡陷阱,例如第四部开篇中,两大男主角的比拼,最终的胜利者本来速度不及对手,但在对手超过其车身的一刻,猛扭方向盘,用车身右前侧撞击对方车身的左后方,导致对方的车失去了平衡。 这样的手段在这个系列中屡见不鲜,而且百试不爽,很多车手就因为这样惨遭淘汰。死亡带来的暴力快感在极速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其实在这次,速度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碰撞,也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我一再强调力,其实也是源自于我们对驾车碰撞的体验。一般人在路上驾车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去撞别人的车。然而,在遇到特殊的情况,例如高速路上因堵车大排长龙时走路肩的插队者会引发更多的碰撞事故。而第四部中更为惨烈的撞车或者撞人镜头让该系列的暴力指数直线上升,从而诱发了肾上腺素的分泌。这也说明了在游乐园中,为什么碰碰车总是如此受欢迎,而且是老少咸宜的项目。一种误读总会蔓延多年,大家总关注在表面层次的速度,忽略了内在的力,更忽略了赛车手缘何赛车的原因。这也许是赛车电影能够进入经典的关键。
在《速度与激情》的故事延续到这一部时,我们明显地看到迪赛老了,脸颊上多了点的沧桑的东西,这也让他在对莱蒂的感情演绎中表现了成熟深邃的一面,他的眼睛能让欢乐和悲伤都加重一层感觉,他的音色能让思考和愤怒都增强一份气场,这些也在观众面前证实了自星际传奇、神勇奶爸后迪赛的又一次演技升级。多姆在这集故事中失去了挚爱的莱蒂,更加悲痛的是莱蒂的死仿佛诅咒般又与父亲的赛车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对信念的不放弃还是为爱人的复仇感,多姆选择了又一个界定不清的路线,不过这次他和布莱恩站在了同一战线。故事中我们还能不时发现经典的台词,除了米亚给布莱恩提出的好坏问题,还有多姆对莱蒂的形容——“二分天使,八分魔鬼”。爱情和理想的激情与执着,思维与行动的如风驰电掣,造就了速度与激情的多姆。一个人生的准则可以不加思索,但永远不可失去,这是一个不可界定好与坏的男人透过故事告诉我们的哲理。
开篇还是Dom和Letty两口在公路上偷油罐车。这开头的10几分钟真是比教科书上要求的惊险还要惊险,尤其是看到那条60度大下坡的狭窄公路,不由自主在座位上换了个姿势。加分诶,虽然后来那个从爆炸的油罐车下面钻过去的镜头电脑特效太明显了。我一直喜欢Letty这样的女孩儿,够帅。虽然偷油罐车成功了,Dom还是在被FBI通缉中,于是离开了Letty远走Panama City。这个时候O'Conner探员还L.A. downtown追捕一个逃犯,看这跨栏能力,我都没想明白,从这照片看,他怎么都跳不过去啊。此时的O‘Conner还在一个问题前挣扎,他到底是a good guy pretending to be a bad guy 还是 a bad guy pretending to be a good guy. 某日Dom接到妹妹Mia的电话,Letty被人杀了。Dom回到了美国。两个旧友,为了调查同一个黑帮头目,再次碰头在一个非法赛车集会。这部分在L.A. downtown的飙车是Fast And Furious系列赖以成名的招牌戏。本次拍的真是惊心动魄,看的我紧张不已。俺给导演加分。北京的2环十三郎大概会看这部分当教材。。。囧Dom开的还是第一集的黑色Dodge,O'Conner开的是蓝色Nissan,都是古董车型改装版。两人凭借这次比赛的结果打入黑帮内部,被安排穿越美国和墨西哥边境隧道偷运赃物。原来赛车比赛只是为了选出快车手能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这条隧道,然后到墨西哥那边所有车手会被杀掉灭口。Letty就是这样被黑帮杀掉的。自然二人再次联手。O’Conner跟警察局谈好条件,抓到黑帮头目,还Dom自由身。O‘Conner和Mia也和好了。结果在抓捕黑帮头目的时候因为警察同事的愚蠢让头目跑掉了。O'Conner被撤出办案组,但是找到了Dom,二人穿越隧道在墨西哥把头目带回美国。从墨西哥一路回美国的这段追逐戏又是十分惊险而别出心裁。kick ass awesome。最后二人把黑帮头目带回美国,哥俩手刃杀害Letty的仇人。只是这次Dom没有再逃,而是上了法庭。虽然是抓住黑帮头目的功臣,Dom还是被判刑25年。开往监狱的囚车在公路上,三辆10 seconds car紧随其后。闪出队形带头的是O’Conner, Mia, 还有Dom的朋友。囚车里的Dom和飞驰汽车里的O‘Conner同时笑了, yes yes yesO'Conner, you know the answer, you're the 'bad' guy in a cop's uniform.
回看2001年《速度与激情》第一集时,文•迪塞尔刚刚演完后来饱受好评的低成本科幻片《一片漆黑》,最多只算一个刚冒头的新人,而保罗•沃克之前更是鲜有人知,都没想到这部追车动作戏成就了包括他俩在内的一批新人。有趣的是两人像商量好般,前者缺席第二集,后者缺席第三集,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客观上着实给这第四集做足了铺垫。第四集里最吸引人的的确就是几场眩目、刺耳的追车戏,的确拍得有创意,无论是片头抢劫油罐车还是跨越边境的隧道追逐,都拍得足够精彩火爆,而且在动作场面方面,从片头保罗•沃克追逐嫌犯一段,就明显感到影片《谍影重重》系列和007电影的影响,往速度和凛冽风格上靠拢,也算与时俱进。然后加上经典的肌肉男加美女的搭配,足够让观众在影片看得爽,听得过瘾了。年轻华裔导演林诣彬(JustinLin),2002年一部低成本影片《明天好运到》让人印象深刻,这部关于几个华裔年轻人在洛杉矶的荒诞生活的影片,是当年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华裔为主创的独立电影,这部片也让导演林诣彬真正踏入好莱坞导演行列。虽然此后几年他一直水平发挥起起付付,《速度与激情3》也谈不上大成功,但这次《赛车风云》相信能让他彻底站稳脚跟。眼尖的影迷会发现,在《赛车风云》里导演依然安插了几个当年《明天好运到》里的“御用班底”,比如片头参与抢劫油罐车的司机之一,另一个哥们儿干脆直接以照片形式在一堆嫌犯资料里一闪而过。看到这不禁让人想到这个傻大憨粗的追车动作系列也有了好几年年历史,居然也能让人有了些许怀旧的感觉。
《速度与激情4》,实在是承上启下的一部,对于整个系列来说,至关重要。在前三部里,其走势是一路走低,到了这个第4部,既是重整,也是再启,将资源重新整合,灵魂人物再次聚集,并将场面与故事都进行了升级,悬念的设置也更具有吸引力,赛车的马达再次轰鸣而,并加了速,而在肌肉对峙上,也进行了升级,基情更甚。“速度”与“激情”,全面升级,脱出了前几部的窠臼。话说在故事上,为了让多米尼克回归,编剧实在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居然让性感妞莱蒂死去了。以至于到了《速度与激情6》里再次突然不明不白复活,就像《神盾局》里让早已死透透的寇森探员不明不白地回归一样。估计在创作《速度与激情4》时还没能想到可以拍到第6部吧,只想到如何让多米尼克回归了。其实,如此回归的设计,也蛮不错。对于仗义又多情的多米尼克来说,也只有感情的受挫,才可能会刺激其不惜现身也要完成复仇。而布莱恩(保罗•沃克)的戏份则顺理成章以探员的身份继续做着卧底的伙什。于是各怀心思又惺惺相惜的两位好哥们再次聚首,并且为了共同的目的进行联手,共同对付来自墨西哥的大毒枭。而莱蒂的死,也是将两人联系在一起的更好的润滑剂。曾经,多米尼克为了莱蒂的自由而选择离开,自我放逐;而莱蒂则为了让多米尼克获得自由去找布莱恩,想通过自己去做污点证人的方式换来多米尼克的的自由。但不幸在于,莱蒂因此而死了。作为男人,同样情深意重的布莱恩也为了多米尼克的自由进行了最大化的争取。最后,布莱恩抓获了墨西哥毒枭,多米尼克也选择留下接受审判。结果却是多米尼克被判25年,而且不得假释。这让对法律彻底失望的布莱恩,选择了铤而走险,让自己变成罪犯,选择情,选择站在了多米尼克的一边,再次放走了他。两个人也因此真正成为了生死之交,结成了同盟。这种联手,也让后来第5、第6部的组团战斗顺理成章,还为道恩•强森的加盟留下了空间。布莱恩身份转化的缘由,为了兄弟,为了道义,他在好人与坏人身份之间,进行抉择,最终选择了遵守自己的内心。而多米尼克的线索则相对简单一点,就是为了爱而进行复仇,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谁惹了我我就进行彻底的报复,单线条,简单而纯粹,也是大家喜欢的性格。
话说,如果没有后来的《速度与激情5》与《速度与激情6》,这一部《速度与激情4》其实看起来也中规中矩,看着爽一下眼就完了,但自从有了后来的系列,作为故事闭环的情节,这一部重启“速激”系列的开篇之作,就完全不能忽略了。甚至在故事上,是第1、第4、第5、第6才构成真正的闭环。第2与第3只能算是番外篇,只是为了第5、第6里的团队补充人数罢了。但即便如此,在第6里还是对于第4部与第3部进行了回应,尽可能做到了故事上的循环。而且,第7部里还将更好地将第3部中留下的悬念进一步解开。不仅是汉的死,还有第3部里的主角的卢卡斯•布莱克的回归,好戏还在后面。

速度与激情4Fast & Furious(2009)

又名:狂野时速4(港) / 玩命关头4(台) / 赛车风云 / Fast and Furious 4

上映日期:2009-04-15(中国大陆) / 2009-04-03(美国)片长:107分钟

主演:范·迪塞尔 保罗·沃克 米歇尔·罗德里格兹 乔丹娜·布鲁斯特 

导演:林诣彬 编剧:克里斯·摩根 Chris Morgan/盖瑞·斯科特·汤普森 Gary Scott Thompson

速度与激情4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