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6-05-19

红松鼠:断章·红松鼠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有人说《断章》是一首抒情诗,有人说是一首哲理诗,你说呢?

看完影片《红松鼠》,印象中记起了高中年代出现在某张语文试卷上的这道题目,但印象里那总该是个ABCD的单选或者多选题。诚实说,我是想到了卞之琳写的这首《断章》。

如果由周星驰同学来回答,他会这么说:这表面上看它是一首抒情诗,其实……,它还是一首抒情诗。我说有意思你要喊无趣了。这诗本身的含义理解早不是卞之琳最初灵感冲动的来源,经过后来人不断解读,ABCD能选择的只是别人的看法。如同当初总以为鲁迅先生站在风口浪尖,横眉冷对千夫指,放现在看来是可以剪掉三分。

显然这是一道有深度的主观题。扯远了,对于这部《红松鼠》的评论也是见仁见智,可能西班牙导演Julio Medem想表达的没有我说的这么玄乎,他不过喜欢在电影叙事上玩点技巧,本质上《红松鼠》依然是一部比较圆滑且带着个人特质的爱情影片,呃,忘了说有一点点的儿童不宜,但话说回来,儿童是肯定看不懂,有些同龄人一样会被影片搞得头晕。

再回到《断章》的解读上,之所以联系在一起是因为《红松鼠》关系网的确编织得如此精心:Lisa装饰了Joy的窗子,而Joy却出现在了Sofia的梦里。两个人维持着表面和谐关系,内心其实隔着十万八千里的相处,甚至还能保持着甜蜜的感情。这只能说是造化弄人,说错了,是电影神奇。影片在结尾又来了更神奇的一笔,Joy在多年前和Eli的合影照片上见到了背景里作为路人甲的Sofia,佩服得鄙人直想跪在导演面前喊声:I服了You。更让人惊奇的卖点关子不说了,人生总是有如此多的巧合奇遇,当初的Joy不曾留意罢。


[红松鼠]

在片头,Joy心灰意冷,喃念着想要自杀,结果Sofia先他一步做了“真人演示”。他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这姑娘。之后的情节看似荒唐俗套,简直就是爱情片里充满巧合用以赚人眼泪的伎俩,如果你是这么想,Medem肯定不这么认为。

一般故事在安排太多离奇巧合的情况下,总会削弱故事的张力和观众的情绪带入感(喜欢煽情的除外)。而Medem让巧合保持在不破坏影片讲述流畅的基础上,可以说观众也一直在怀疑着Lisa是不是真的失忆,但是影片始终维持在不断怀疑和推翻的过程中,悬念保留到了Sofia丈夫Felix出现时,他用骇人的自残行为来宣告Joy谎言破灭,冲突达到了顶点。

Sofia像红松鼠一样谨慎而小心地保护着自己,觅食、探望,她不在意Joy编织得天花乱坠的谎言;而Joy乐在其中又难掩心底顾虑,万一Lisa(Sofia)恢复记忆,万一她亲人找上来……。有人常讲打开天窗说亮话,在Joy和Sofia看来却是最为惧怕的。两个热情奔放的人掩饰着内心的敏感脆弱,若近若离直到意外发生。

在小教导我们的是做人要真诚,影片伴随的是互相欺骗。用这般解释来体会结局实在有点残酷,还好过程却不失浪漫,至少结局也还是善意的,对吧。电影总是能自圆其说,这我们无须担忧,Julio Medem又一次生动讲述了生命中难以言说的隐秘。

在《红松鼠》里,1993年Julio Medem已经开始了otto和ana情结这两个孩子的名字在5年之后上演了一场超凡脱俗的爱情故事;再之后许多观众抱怨导演给ana的结局实在过于残酷,于是3年后他又给了ana一次新生,在那里故事不再悲伤而可以重来。

注:otto和ana并非那对小情人,而是单指名字,可能有些牵强。

红松鼠La ardilla roja(1993)

又名:The Red Squirrel / 红松鼠杀人事件

上映日期:1993-04-21片长:114分钟

主演:埃玛·苏亚雷斯 南乔·诺沃 玛丽亚·巴兰科 卡拉·埃莱哈尔德 

导演:胡里奥·密谭 编剧:Julio Med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