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故事,小女孩Alice误入仙境,历经种种波折,终于长成女人。宫崎骏的千寻从墙洞里钻出,已然告别了白龙王子。表面波澜不惊,内心的成长就在瞬间完成。老伍迪在对法罗小姐美丽身体的迷恋消退之后,终于转向关于女人精神真相的追求。故事里的男人们面目模糊,甚至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男主角,真正的核心只有女人——Alice、姐姐和母亲。

于是在这部以爵士钢琴为主调的片子里,Jackie Gleason轻松愉快的圣诞系列、Thelonious Monk的Darn that dream一再出现,专辑Monk’s Dream特写镜头强调。轻轻触动的键盘、游移的调子,即兴却并不妨碍演奏维持流动的态度。唯独,缺了Frank Sinatra(法罗的前夫)。虽然虚无主义向来标榜绝对科学的理性,但是虚无同样有能力将理性消减为零。和午夜巴黎的结尾一样,在站队的关键时刻,老伍迪永远明智地选择了虚无,或者说是某种更务实的做法。放下计较,放纵自我。啊,感情毫无逻辑可言,这是人间唯一不存在理性的地方。像着了火,趁灵魂不在家的档口,把你家后院烧得精光。(Love. Love is most complex emotion. Human beings unpredictable. Where there is no logic,there is no rational thought. Where there is no rational thought,there can be much romance,but much suffering!)

Dr.Yang来自神秘璀璨的东方,嬉皮老祖寒山子的故乡,永远躲在唐人街的一角兜售各种神奇的草药。草药是Dr.Yang永远Young的灵丹妙药,也是女人们的强力春药。麻醉药解放身体的痛苦,迷幻药则能解放灵魂。视爱情如生命的女人,总有一天要面临虚无的尴尬境地。一旦药力散尽,爱情的幻象破灭,从而开始怀疑自身存在的意义。走到这一步,真是不得不令人感叹。姑娘们狂欢式地探索了形形色色的人类关系之后,终究要回归自身的理性。对智慧的终极追求,才是人生存在的证明,才是真正值得奉献一切的归途。从这个意思出发,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达成了某种和解,殊途同归。

然而,自由是能令人恐惧的东西。它远没有听上去那样,具有理所当然的吸引力。事实上,现实中少有人具有拥抱自由的勇气。 一个家、一个男人的模式之下,很少有人敢于近距离观察(Upon closer observation),不过是不忠的丈夫和不那么守妇道的妻子。早前我以为的“近距离观察”近似于低空航拍,既能一览无余,又不必趟浑水。但是,跟据康德的看法,这种光说不练的态度极其容易陷入另一种虚无——极端的理性,从而消解合理的理性。看了Alice和姐姐、母亲、初恋甚至自己的缪斯,逐步达成和解的过程,趟浑水的必要开始变得不言自明。谁是你的朋友,你的老公、情人、姐妹、母亲?你要什么?你的底线是什么?你的天赋在哪?它们全赖于你的内心感受,也许你不必完全回答,但你得保证你的答案在时刻完善。至少,诚实地面对自我。

爱丽丝Alice(1990)

上映日期:1990-12-25片长:102分钟

主演:乔·曼特纳 米娅·法罗 威廉·赫特 朱恩·斯奎布 布莱思·丹 

导演:伍迪·艾伦 编剧:Woody A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