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间,莫言火了,淫浸文学多年之后,突然爆得大名。怕这是他自己也难以预料的,即便是一个月前,他自己在微博上也不相信会有这等好事会降临到他的头上。晚上刷微博,对一大批的知识分子来说,对于这次获奖也非常的不服气,因为莫言在文学之外,不仅在政权的序列中有着一官半职,而且还做出了一些很令人所不齿的事情,比如抄写那篇臭名昭著的文学讲话,还比如在法兰克福对独立作家戴晴的大不恭。这种与政治的暧昧,使得他得奖的成色降低了好多分。作为一名作家,他本来可以将头昂的更高一些,本来可以不去做那些蝇营狗苟的事,但他还是做了。那么,接受大家的批判也是他应当的。



如果莫言老早就知道自己会名垂青史,即将获得诺贝尔,会成为世界级的大作家,那些为人所不齿的行为,他还会去做吗?不顾惜自己的羽毛,于是即便得奖也是揣了一屁股的屎。如果再来一次,他还会去那些让人感到恶心的事吗?



前阵子看了《控制》,本来就像单纯地写下它的,结果遇到了莫言中奖这样的事。于是将《控制》中的主题拎出来与之进行对照,来印证一下人生及命运的荒谬性。



《控制》实在是一个非常棒的剧本,讲述了一个非常好看的故事,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但可惜导演的调控能力,将一个一流的剧本拍成了二流的悬疑故事。而且主演的不给力,也严重拖了故事的后退,在表现力上降了几个档次。可惜呢!



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冷血杀手,对自己的生死也已经漠不关心,但突然因为吃了一种药而变得开始具有了人情味,学会了哭,学会了忏悔,学会了从头做起,人生再来。这种转化的力量,不是来源于宗教,也不是收到点悟,仅仅是吃了一种药而已。但当他想认真地开始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时。当他对这种药物产生依赖之后,却得知,他吃的药压根就是面团,不具有任何的药用价值。这才突然揭开,其人性所有的转变,不过只是自己给自己的心理暗示而已。当你不想转变时,就会是旧的人生,像他一样作为冷血动物继续冷血下去,没有丝毫的人生感情。当你想要做出改变时,你的内心已经产生了变化,自己在心理上给自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暗示,告诉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切都要变了。于是,你开始变了。冷血杀手变成好人,不是不可能,只是心境的一个小转化而已。



《控制》所要控的,只是自己的心志。只是,电影给了一个悲观的结尾,那就是无论男猪脚怎么的努力改变自己,还是要为自己以前的债务买单,最后被击毙于野,沧然而死,想改变的努力未能实现。



而莫言呢,现在他已经算是功成身就了,作为一个作家,接下来他会忏悔吗?

控制Control(2005)

又名:火线重生

上映日期:2005-02-15(美国)片长:104分钟

主演:雷·利奥塔 威廉·达福 米歇尔·罗德里格兹 斯蒂芬·瑞 波利 

导演:蒂姆·亨特 编剧:托德·斯拉维京 Todd Slavkin/Darren Swi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