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轻快的歌谣伴随着钢琴弹起轻快节奏,略带诙谐的演唱方式与孩子们稚气的摆动,散发出南美洲洋溢的热情和淳朴的民风。空荡荡的工厂只有数盏黄久久的灯和一张椅子,一群孩子与一位妇女在厂中央随着音乐摇摆,他们笑的好不快活,环境的空虚却没有给他们带来心灵上的寂寞,相反的他们每个人还以笑容面对,以音乐化解这份阴郁。电影以这种方式开场,现实的场景却又带有魔幻现实亦真亦假的类似“梦”的环境氛围,使得在观影的时候对环境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也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似真似假,如痴如醉的魔幻现实故事。
一声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原有的和谐。修女急匆匆的把女婴抱来,放在孩子的中间,孩子们与他的感觉是如此的相似,都是一群同病相怜的人。婴儿成长为一位动人的小女孩——Bebe,他从不说话,只用口哨声与小Elpidio交流,但母亲Cuba却把这位不会说话的小女孩送走,只留下一个十字架的吊坠給Elpidio。而Bebe这个人物其实就是类似耶稣基督的存在,在影片之中贯穿所有人之上,他站在不一样的地方审视着大家,把未来的故事说给大家。他是以一种上帝的视角在陈述古巴的明天和未来,他与耶稣基督一样,来到这个世界传导了爱与自由,留下一种信仰,让世人去寻找之中的真理,而故事的三位主人公则在全知的“神”引导下去寻找生命中的意义,也在这魔幻的现实的环境中寻找留下和离开的真正意义。
——炙热血液的孤独者,Elipido
是妈妈最温暖的小棉袄,牵着妈妈的手随舞散发着内心炙热的灵魂。那时候的Elipido是多么的快乐。妈妈的疼爱和怜悯为他内心的小林园灌满了爱的养料,让他能够健康蓬勃的生长。而成人的世界是比魔法世界还要千变万化的,他一直以来都是以最优秀的姿态呈现在妈妈面前,但是年纪的增长,已经失去了稚气的脸庞,没有值得令人疼惜的原因了,而一直处在自我怀疑和否定的Elipido最终被妈妈抛弃。Elipido以小偷小摸为生,但他背上却背负着信仰与教诲。母亲对他的爱与教诲时时刻刻记在心上,而房间里的萨满更是与母亲沟通的信使,但是母亲从未对他的召唤有所触动,而回到他的身边。就算邂逅了最挚爱的情,也不能走进他与母亲一起打造的林园。但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生活的吸引与打击不无时无刻的在消磨Elipido对母亲的思念,他看着内心的林园越长越茂盛但心却离母亲越来越遥远,他开始感觉到母亲已经不会在出现了,他开始把这份爱隐藏起来,就像当初没有爱过一样,他把自己肩负在背上的神圣,亲自用炙热的火燃烧,血肉模糊深刻的烙印在自己的身体上,不能想起,但是绝对舍不得忘记。在不断重复的生活中,他虽然游走于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但是他的背影更显得他的无力与无助。他最后勇敢的踏出对人生进程有改变的一步时,来到终点,却看到对岸都是与自己一样的一座座类似孤岛的人。电影中,Elipido是急需要被帮助走出困境的人,Bebe也曾魔幻的在海中给他给予了生活的补救,送了一条代表生的鱼给他,而这也象征着Elipido需要走出了母亲的阴影,才能更好的活出自己的路,不然只能一味的依靠别人,活得不是自己,在电影最后虽然没有离开,但是他却真正的离开了他的母亲,他已经能够从新站起去面对没有母亲支配的新生活。
——被神诅咒的Mariana
曼妙的舞姿,魅惑的眼神对男人充满无处安放的情欲,在街上的男人在她眼里都是裸露且性感的,Mariana知性与性感于一身,她也是电影中为数不多敢于释放和不压抑自己的人。Mariana充满激情与活力,他总是对异性有过于的征服欲,她喜欢自己掌握主动权,她敢于与自由做搏斗。她敢于追求的性格,让他选择了去挑战更高难度的舞剧之冠《吉赛尔》,她极力想要成为剧里的女主角,而向上帝祈祷给他演出《吉赛尔》的机会,她就再也不和男人上床。最后他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上帝的回馈,获得了吉赛尔这个角色,但在她面对迷人的男舞伴时,却需要压抑着自己的欲望。但就是这份压抑成就了她在吉赛尔的演出,带有点忧郁至疯癫的求爱演出,她把自己捆绑起来成就了舞台最美的她。他是的成功都来自于他对自己的束缚,即使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却不能和以前一样用力的拥抱自己,拥抱爱的人。所以最后,Mariana抛弃神对他的眷顾抑或是诅咒,他选择大力的去拥抱自己所爱,但却在十字路口中遇到自己亲身母亲和儿时玩伴,揭开了童年过去的自闭和被遗弃的孤苦。电影中,Mariana对性渴望的超夸张表现,也表现出女性对于性也是有需求和迷恋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就好像大自然的万千雌性生物对于求偶传宗接代延续物种生息一样,是一种使命也是凡物最接近神的一次,所以渴望于性爱并不恐怖,可怕的是被压抑的教化,并且还以这种说发为道德和人性的制高点,电影給被压抑的规则来了一下沉重拳头。
——心扉打开无药自治,Julia
慵懒的午后,斜阳的余光让大地都要进入沉睡的状态,老人们依排的坐在摇椅上,慵懒的在听着台上的人在发表演讲,打哈欠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习惯,他们就在这无聊的午后,在消耗着自己的生命度过剩下的余生,Julia是这一所老人院的看护。在这个午后任何的表彰都显得多次一举,Julia在上台领奖的那一刻,忽然晕倒也只是为此落下一个余下的玩笑话。Julia一个看起来年过半百的妇女,已然退去曾经的火焰,过着清寡的生活,一层不变的乏味,开始步入老年人的“哈欠状态”。那一次的晕倒,也让Julia与医生有了第一次邂逅,这一次邂逅也开启了Julia通往自己不熟悉的世界的第一层阶梯,世界开始流行一种病,当听到某些内心最不想揭示的词语时,就会当即倒下,而Julia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年轻时候因为对Sex的不理解,而铸成大错,Sex这个词汇更是让Julia在听到后,就地倒下。而当自己真的敞开心扉的去接受他人的爱意后,这些无药自治就好了起来。电影中,突然出现的怪病是一种很有趣的呈现手法,在现实生活中走在路上形形色色的人中,都有自己不敢面对的词语,揭示他们内心深处最不可见人的那一面,他们对于“它”有渴望却又把他压抑起来,当有人在大街上释放出这种能量时,就会因惊吓而昏聩。Elipido、Mariana还是Julia,他们内心都有自己内心一道不可逾越的海口,Elipido的母亲Cuba、Mariana的欲望和Julia的幸福都是他们一直在渴望却又极度压抑隐藏起来的那个秘密,最后三个同命人相遇在十字路口,既可悲又可笑,他们最后勇敢的踏出自己内心的一步后,什么都没有得到,却又好像得到了全世界,而电影的结尾也是整部电影最魔幻的一霎,他们得到了真正的解脱吗?还是停留在原地打转,导演留下了最深刻的问题,在问古巴也在问观众。
最后,在这一整个学期下来看了许多部拉美电影,拉美的电影与很多欧美和中日韩台港的电影不一样,拉美电影更擅于利用自己的特殊性去表达一些很主观的当地情绪,与泰国等许多东南亚电影一样,可能是地域都是在亚热带地区的缘故,拉美电影和东南亚电影有着许多类似的风土人情,往往我们在这些电影中看到的是人物十分极致的表现形式,激情炙热的表演和灯光阴影,人物之间的冲突都比较张扬火爆。在拉美电影中,往往会在现实的场景和人物中出现一些不符合逻辑的事情,这就是固有拉美特色的魔幻现实电影。例如这部电影《口哨人生》中,Elipido家中会忽然说话的萨满、Mariana看见街道上都是裸体的男人和Julia得的怪病都是在一个现实的世界,发生了一些不符合现实逻辑或者符合逻辑的情况下却不是世俗陈规理性能够解释的东西,而这些元素都只有在拉美电影或拉美裔导演才会使用的炉火纯青且不会怪异,我觉得这也是拉美电影特别的地方,他们的故事往往都会刷新一些奇观使得电影能够以更多元的呈现在观众眼前,我觉得拉美电影是把实验电影和叙事电影最好结合的一个群像。

口哨人生La vida es silbar(1999)

又名:Life Is to Whistle

上映日期:1999-11-25片长:106分钟

主演:José Andrade 

导演:Fernando Pérez 编剧:Humberto Jiménez/Fernando Pér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