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4-01

黑色党徒:一些片段和想法

总觉得全片有点太完美了?欢乐大结局,以及有点太政治正确。被政治正确阉割了的film?
最近真的黑人运动历史的各种电影突然变多。好事情。有人在关注minority了,就像是同志电影,从几年前开始流行起来一样。
但是客观的说,这部片子,好像没有the help那么好,也没有绿皮书那么有递进感。原因可能是因为,绿皮书是一场tour,人物是有变化和成长的。但是这部片子,是一个事件,案件的重现,感觉更像一个横切面,而不是一个纵线成长的完整故事。故事中表现了很多白人黑人冲突的画面。有黑人办成kkk去戏弄首领的戏份。有黑人power动员会,和白人kkk动员会的对比。然后呢?没有人理解了对方,没有人成长或者改变了思维方式和想法。这样的横切面故事是不符合好莱坞”人物成长“类型的剧情片审美要求的。但是我不给这个片子高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不符合传统好莱坞剧情审美。因为我在以往的日记中也提到过,比如,日本的影片,往往也是社会时代的一个横切面,人物是不成长的。不成站没有关系,但是需要足够深刻,不往前发展可以,但是要往深,往人物的过去经历中挖掘。这个片子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比如,为什么黑人主角,他并没有对黑人运动感动深受,为什么他一直相当警察,他又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为什么他会爱上女主。这一些都没有挖够。犹太卧底警官,为什么可以瞬间融入kkk,他的排斥或者反思并没有体现出来。以及,白人kkk这些人为什么有这样的暴力倾向,只是用很简单的刻板描绘来带过了。
影片花了太多的篇幅去描写一些炫技类的种族刻板印象。但是没有递进的感觉。比如几次男主和kkk首领的电话,其实都是把一些白人和黑人的刻板印象,说话习惯等摊在你面前给观众看了看。有点冗长重复了。然后有点过于偏袒黑人同情黑人,所以说政治正确。比如并没有体现出,当时,确实是有很多黑人犯罪,侵犯到白人中产阶级,从而滋生了白人的仇恨等等。人物都是蜻蜓点水一样地随便刻画几个细节。铺的太广。再比如,为什么kkk会有这样的思想形成,也不敢深入讨论,估计是导演怕被指责是给白人至上主义找借口。所以说是一部政治正确,在灰色的边缘做了小小试探的影片。可能politically correct已经成为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了吧。为什么没有办法揭开血淋淋的事实。
有些可取的地方是,在对比黑白人的矛盾的时候,多次用对称构图,或者是直接分屏的。视觉上是有帮助观众理解这种对立和对比。从对比的相似之处,感觉到一个核心思想,刻板印象导致仇恨,众多的仇恨汇聚一起,可能就会leads to 暴力。而暴力,不管是under what kind of name, good cause or bad cause, is always wrong and dangerous. 这个核心思想是全片的core,也是和平主义的体现。所以片尾有一些纪录片式的穿插,警醒人们,这不只是历史,这不只是电影,this is whats going on with the world. the reality.

黑色党徒BlacKkKlansman(2018)

又名:卧底天王(港) / Black Klansman

上映日期:2018-05-14(戛纳电影节)/2018-08-10(美国)片长:135分钟

主演:约翰·大卫·华盛顿 亚历克·鲍德温 小伊塞亚·维特洛克 罗伯 

导演:斯派克·李 编剧:斯派克·李 Spike Lee/查利·瓦赫特尔 Charlie Wachtel/大卫·拉比诺维茨 David Rabinowitz/凯文·威尔默特 Kevin Willmott/罗恩·施塔沃思 Ron Stallworth

黑色党徒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