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抛开影片开头和结尾两段引用的影像。
故事上呈现出的黑色幽默,轻松幼稚的警匪,我看的时候也放松了“警惕”,就觉得导演讲了个喜剧故事来反映下当时的“黑白社会”,再配合上Ron和Flip一本正经地骂着自己的种族,是那种心里觉得好笑,但又笑不出声的效果,反讽意味十足。但说实话剧情上的薄弱,偏幼稚化,还是减分不少。
印象中片中场景切换,基本上都是下一场戏的声音先进,然后再切入画面。对两场戏的画面调度印象深刻。其一是男女主人公约会,场景是一个公园小河边吧。先给到一个远景,画面左前景处是栏杆,被太阳照射的反光,画面中间偏暗,没有太阳光直射,远处是河水被太阳光照射的波光粼粼,两位主人公就从远处走来。这画面漂亮呐。在边走边聊的过程中,导演还非常漫画式地插入聊天中聊到的电影海报,非常有趣。如果这场戏不切镜头,就这么固定长镜头拍下来,人物由远及进,再配合上插入的海报,不知道是不是会更有趣一点。其二是Flip和3K党一起野外玩枪的戏,先是一帮人说些bullshit,Flip展现了自己枪法,然后便是关键,众人离去后,中远景镜头先给到Ron站在他们打枪的地方,看着远处,最后才给出了有意味的靶子形象,导演专门设计调度,延迟给出这个场景,如果一开始就展现出靶子的形象,这场戏就完全没意思了,并且最后Ron为了跟踪他们,也走到了靶子的旁边,形成了一个极度有意味的画面,而且这是有人物逻辑在里面,不是为了表现形式,走过去摆个pose,非常有趣。
到了片中关键的那场3K党和黑豹党聚会,平行剪辑穿插叙事,本来我还猜想着3K党里那个神经质和蠢蠢的胖子会在这种聚会,而且还是3K党首也来参加的情况下干出什么“蠢事”,这时候镜头突然从黑豹党聚会切过来后,这帮3K党在聚众看《一个国家的诞生》。WTF? 这是本片第一次把我惊到了。导演意图很明显啊,平行剪辑,格里菲斯,这是在致敬电影史吗?这里不得不惭愧,才疏学浅,对电影史了解不多,只是知道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平行剪辑这个技法上对电影史意义重大,还有那句著名的:“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诞生》本身讲的故事和宣扬的观念并不了解,电影看完后查看相关资料才认识到,《一个国家的诞生》就是讲3K党,而且黑人在片中算是反面形象,此片也因此饱受争议。我这才反应过来这段戏不是tm的致敬,这是批判讽刺!
批判政府,政治人物的影片见的多了,本片用一个种族主义的故事,内在表达了批判电影史本身的片子,其实也是在宣扬黑人平权,批判了撰写历史的“历史人物”,真的是大开眼界。这段戏算是一个契机,让我更多的了解到了那段历史,凭这个方面,算是加分项。
然后便到了剧情结尾,蠢贼“自取灭亡”,主角圆满完成任务,不提。
影片结尾,男女主角,从一个略带悬疑的氛围,拔枪,开门,然后便转入一段超现实的画面,3K党在焚烧巨大的十字架。剧情中有提到说什么一段时间内3K党没有焚烧十字架,这里应该是个呼应,意思3K党还在活动,并没有被取缔。再然后就接了一段真实纪录片中的片段,关于种族主义游行的画面,真实的现实画面远比做的最逼真的电影还要震撼,这里是第二次惊到,看完后又重新拉回来看了一遍,本来轻松黑色幽默的喜剧氛围,被真实的影像打破了。再联想对比下其他的关于“各种人民运动”的片子,不乏一些也引用当时记录的影像片段,本片一种举重若轻的效果,正因为前面看的很“轻松”,结尾突然来这么一下,这个创意带给我的震撼性满分。
但,话说回来。仔细回想全片,片头的《乱世佳人》和片尾的记录影像,与片中剧情的割裂感还是较为明显,形式大于内容。尤其是结尾这段,值得思考和警惕的是,片中3K党聚众观看《一个国家的诞生》来凝聚士气,那对于本片的“真正受众”,可能会看得燃起来了吧。从电影层面来说,为了煽动而强加一段真实影像,这不高级。当然,文化上有隔阂,结合当下时政的东西也不是很了解。Spike Lee 导演这把年纪了也不仅仅是想拍一部类型片,宣扬一些自己的观念才是真正的目的吧,无可厚非。
说回电影,把画面停留在燃烧的十字架上结尾,应该是更“工整”的电影吧。
愿人类还是多多包容一些。

黑色党徒BlacKkKlansman(2018)

又名:卧底天王(港) / Black Klansman

上映日期:2018-05-14(戛纳电影节)/2018-08-10(美国)片长:135分钟

主演:约翰·大卫·华盛顿 亚历克·鲍德温 小伊塞亚·维特洛克 罗伯 

导演:斯派克·李 编剧:斯派克·李 Spike Lee/查利·瓦赫特尔 Charlie Wachtel/大卫·拉比诺维茨 David Rabinowitz/凯文·威尔默特 Kevin Willmott/罗恩·施塔沃思 Ron Stallworth

黑色党徒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