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完的暑假里,我看了盗墓笔记本传。第一遍看来荡气回肠,意犹未尽,接着又看了一遍。之后在县城里的新华文轩书店里发现了纸质版,于是就坐在书店的梯上,依靠着墙角看完了全册。我原本以为我算是一个淑芬的身份了,虽然我的稻龄不长(也就六七年),但是我爱书里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我相信那些爱与羁绊的存在。
近几年来,盗墓影视化作品层出不穷。还记得,2015年,第一版电视剧出世,刚开始官宣时我还是充满期待的,因为想到书中只能靠脑补想象的惊险刺激画面可以在眼前重现。但,没想到等来的是当头一棒,具体的问题现在我不想再回忆(各种加角色加戏疯狂魔改)。终于我在满屏的塑料质地尸蟞扑面而来时退出了观看。说实话,我当时只是很失望,但我万万没想到这还只是噩梦的开始。之后的各种相关电影电视剧更是一路将我从失望一次又一次的拽入绝望的深渊。我记不清是哪一次XL因为烂恰饭上了热搜,当时我和室友无意中讨论到这件事,我表达了我对CL近年的骚操作的深度厌恶,而我室友却说作品是作者的,他作为所有者拥有对作品的一切权利,我不应该对此指手画脚,如果不喜欢,那就不要去看。说实话,当时我听闻这样的言论第一反应不是如何去反驳她,而是一种无奈又难受的情绪油然而生。我只是心疼我这些年来爱着的这个故事,也心疼自己。我张了张嘴,却是只字未言,在沉默中结束了这个话题。
于是,之后我便开始刻意回避DMBJ的IP影改,我觉得好好地守着原版小说就行。但,奈何,CQ的来的声势浩大,我是避之不及,相关的消息还是充斥在我的互联网社交信息里。 我看到了人物选角, 看到那句扎入淑芬心尖的标语:送给稻米的礼物。但, 当我看到演员番位排表,一位原创女性角色占二番时,我果断退出来浏览。用脚趾头想想,我都知道这可能又是一把朝向稻米的巨刀,我是真的怕了。果不其然,之后我便在看到wb上看到一些让人极度不适的cut,我以为“我的心早就不会痛了”,结果还是难受的一批。
说实话,作为一个六七年的淑芬,这么多年来,不是说我每时每刻都在记着这个故事,清楚记得故事里的每一个剧情或设定,而是曾经有幸见证过的故事里的那份爱与羁绊一直留存在我心底。严格来说,DMBJ从质量上来看,不算是上乘之作,书里的逻辑bug是明显存在的。但我依然爱,爱的是书里的人物,共情书中人的悲欣喜乐。我甚至不去追究故事逻辑漏漏洞和无数的坑。
我承认我是看了xbj过来的。还记得当初第一次看到xbj官宣图,看到几位主演时,我内心是拒绝的,再一看,好家伙,连名字都改了,果断开启自动屏蔽模式。于是我错过了首播热度,是在豆瓣分数到8.4才开始看的。(说实话,做了好久的心理建设,还揣着一阵忐忑和心悸,才打开看第一集)现在回想,幸好我点开了播放器,幸好我这次打破了这么多年来形成的影改PTSD。xbj让我时隔这么多年,再次看到了铁三角之间坚定不移的情谊,瓶邪之间超越世俗的羁绊。
在我刷cq视频的时候我发现,我get到了一个新技能:这么多年来,我会因为影视作品里剧情感人肺腑、人物悲苦命运等等洒落金豆豆,但,我万万没想到,又这么一天,我会因为IP剧魔幻改编(嫁接),人物ooc,哭的肝肠寸断。说是肝肠寸断一定是夸张的修辞,不然,我可能也敲不下这上千个字。我只是在看到“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生患重病,颓废潦倒的小三爷(还要和奇奇怪怪的女性角色产生奇奇怪怪的互动)时,看到有事无事靠着墙迷之微笑的黄姓演员,看到外表一脸憨相实质还是憨憨的胖胖,我是真的眼泪止不住,我不知道为什么xl要亲自操刀,扎进淑芬的心。尽管他们一遍又一遍的喊着“铁三角”的口号,我却感受不到他们三个之间的深刻情感;尽管朱姓演员和黄姓演员之间有无数次对视,我却是根本感觉不到他们之间有多深的羁绊。有其记得,在看到胖胖说出那句“小哥,用你的血”时,屏幕里三个人满脸鲜血笑得后牙槽都出来,屏幕前我是真的只剩下泪流满面了。(关于剧里的槽点我是真的不想再提,每提一次感觉就要被刀一次,我是真的遭不住了)xl有没有心我不知道,反正我的心是被戳的千疮百孔了。
第二季我没看完,我怕我一口气提不上来就升天了,真的,就不为寄几了。所以我这次为什么要想不开去看cq呢,真是开二倍速我都嫌慢的那种,因为我要来这里打分(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这是我写下这篇千字文的目的之一。当我看到wb的cut时我就是不打算看的,但是, 当我看到这剧在这里居然有七分多时,我改变了主意。承认这部剧的服化道,特效、音乐等等辅助方面是不错的(毕竟是大制作,资本的力量,可是我讨厌资本的力量,也可以说是害怕吧),但是人物、剧情等是我万不能接受的,而这些才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观影观众首先在意和关注的点。
这个打分是我纯粹作为一个淑芬打的,换言之,如果这只是一部完全原创的作品,没有打着ip旗号,那在我这里分数应该会再高。既然它冠了dmbj的IP,以此来吸引原著粉的目光,那我便要以淑芬的目光和态度去看待这部剧。现在我也想明白了,这么多年了,无论是在情感上我在这个作品(原著小说)上花费的时间、精力,还是在利益方面的花销, 从网络订阅到纸质书籍再到零零碎碎的周边产品,我想我都是和作者站在平等的对话平台的,简单来说,我们就只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而cq就像是生产者耍着手段(冠以IP名,“送给稻米的礼物”)让原有的消费者回头消费,而产品却根本达不到我这个回头客的标椎。
我想说,这么多年以来我喜欢的一直是这个故事和故事里的每个人物,而不是作者。所以我关注的也只有这个作品本身,这部作者参与的原创改编作品,我觉得我也有不认同的权利。这是我写下这千字稿的第二个原因了。如果说,因为我不认同作者后期对作品的改动或诠释就认为我不是原著粉的,那就不是吧。就当我只是一个花钱看过原版小说、看过小说延伸影视作品的消费者,我想我也有权利表达我的观点。
昨天我看到有关xl要根据cq剧情,修改本传的言论,不知真假,但我怕了,我真的怕了,本来已经开始对无休无止的魔幻改编产生自动免疫了,万万没想到还有更猛的,甚至想,要不要再去买一套书籍,怕在将来这个成为绝版了。
想写的都写的差不多了,希望我能争气点,早点从xl挖的坑里爬起来。以上全部言论属于个人观点,可以不认同,但不要多事的来与我辩驳,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