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刚看了马伯庸的书改编的《大明丝绢案》,观看体验很不错,多方势力博弈推进的类型,节奏紧凑,人有意思,画面舒服,所以想着长安12时辰也是这个类型,应该不错,没想到体验不好,思考了下原因:
1首先画面,其实一开头还是很惊艳的,音乐也好,开头是个开阔的街景,服化道精美考究,但是到了后面实在是不舒服,街道窄,房子矮,画面逼仄,被说倭寇风不是没有道理的,大唐时候的建筑还保留着的都是大气开阔的风格,没想到这个画面拍的逼仄成这样,主角的大脸贴着屏幕上沿,感觉人在其中路都走不开,镜头好像是躲在主角口袋里的一只小老鼠的视角,视角很不开阔,只见一群一群的肚子扑面而来。
2主角实在是拍得没有任何人格魅力,只能通过旁人的崇拜来衬托,探案人好像完全不顾及时间成本,没有任何紧迫感,随时随地发泄情绪,剖白自我,没头没脑。问题出在哪里?这导演好像既不是为了塑造人物,也不是为了教育观众,他只有一个单纯的目的,那就是装逼。
3导演这讲故事手法跟意识流一样,主打一个没有节奏,在本该紧迫的探案之中,塞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不合时宜的东西,比如不熟的两男人之间忽然出现的令人尴尬的情感互动,没有事件基础的兄弟情的莫名建立,不知道在这种场景中哪来的时间,哪儿来的心思?
3最最让人恶心反胃的是,仿佛以虐杀无辜善良的人为乐,只要给了某些干活的小人物一点镜头,展示了一点这些人如何本分老实,如何热爱生活,下一秒绝对无辜惨死,但是丝毫看不出对杀人者的抨击,因为重点就是放在展现杀人者的帅气上,这些善良的路人像是衬托他们杀人英姿的工具人,对杀人者的多方位展现,力求把一分帅气放大到十分,演员演得也是够油腻的,全程耍帅装逼,镜头也是捕捉得一丝不漏,吐了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