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部剧的基调真不是我喜欢的款,从最开始开播一直断断续续的看看停停到现在才终于看完,就是让我觉得是一部严肃正剧但又装逼高伟正的割裂感让人不适。
其次想探讨下张小敬这个人物形象,弹幕一直在吵这到底是有信仰的人还是一个愚忠者。
但是我觉得可能大家把他摆的位置不太对,市井还是庙堂,大局还是细节,角度对于一个人一次行动都会有着不同评价观感。
例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你如果从个人道德层面她们是劳民伤财的暴君,但从对于后世子孙百姓生活的改善和历史的意义他们的功劳不遑多让。
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不能用两级来看也不能说他到底黑白好坏,反倒是关于有用的坏人和无用的好人理论,可以来说明他和闻无忌那一类老实百姓。
他们心怀天下慈悲济世却不是能够带领人民幸福生活的大才。
马伯庸非常擅长描写历史潮流中大人物相对的小人物的细节,书会感受小人物为信仰奋斗的真诚和真实,一如描写现代生活众生相播出然后大火的剧,亮眼的是那真实的生活气,那普通却又各型各色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
但这部剧把小人物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岁月一下子直接抬到家国大义面前,且说小人物是否会有这个机会面临这种大义抉择,就面临那些抉择他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呢?他是为黎民百姓是为第八团还是为闻染,他的信仰一个个在他面前陨落了最后他的信仰是什么让他还那样官方的行动……
张小敬这类人倒也不用捧得太高什么小人物的大道德,当然作为生活中的好人来说他的标准完全达到了道德模范的榜样,他蜗居长安做不良帅九年说是坚忍说是尽自己的的能力抓住几个坏人拯救几个百姓去践行自己的信仰……
但是说实话真的很心痛,最后给他封了三品官他跑了想去做游侠看世界百态,我就想问一介平民和三品大官能够拯救的百姓数量区别有多大。
“有权不是恶,有用不一定坏,但无能的懦弱就是沉默的罪恶”,权利在张居正手里是强行续命大明王朝数十年,有时候无能者比作恶者更让人痛恨悲哀!
相反檀棋的做法真是体现了专心搞事业的女人最美丽,张小敬在那个时代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人,但是他没有大局观和总体意识,满目疮痍的大唐江山比作一个重病在身的老者,不直接对症下药还在纠结细微末节的程序,龙波徐宾等人这类人相对就明智多了直铺中枢虽然效果甚微但依然好歹让中枢有了动容。
最后我觉得这部剧的割裂感就在于张小敬在长安九年他是只守着自己信仰过着自己和闻家两父女安静度日的,他知道长安的腐败知道社会的悲惨(他那几个兄弟惨死家破人亡他都无动于衷),但他依然只守着自己只顾着自扫门前雪。
他没有想要改变改良的勇气更加没有那个能力,他后面的一切大义纯粹因为时势逼着他走,他的大义相对于其他策划要改善这个国家的人显得格外不值一提……
就好像很多那样的英雄片,日常混吃等死的正义英雄的存在和觉醒不过是为了阻止有野心有能力有想法的反派!
他的义落脚点太小,小到完全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