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香港新导演曾庆宏的首部长片,讲述一个大家庭的悲伤故事,电影灵感来自导演自身经历,言之有物,但也可能过于“自我”,让故事推进的有些一厢情愿,没有完全跳脱出来审视人物和故事,略有遗憾。

一家之主婆婆,母亲玲,父亲真,舅父明;女儿悦,儿子阳,舅父女儿琪。

三世同堂,非富非贵,一个普通香港家庭,一个典型的东方家庭。

可以说电影最精彩的戏份就是前十五分钟,家庭的矛盾和困境,成员的性格和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吃冬至团圆饭,玲一家慌张地收拾上路,父亲和母亲一路上争执不断,都是些平时积攒的鸡毛蒜皮,女儿不知所措,儿子试图缓和冲突。一家人磕磕绊绊到了婆婆家,舅父早已独自赶到。

他们都在努力扮演传统的家庭角色,婆婆母亲,始终在厨房忙活,张罗全家人的餐食,父亲舅父儿女在客厅在院子闲坐游荡,当社会给定了规则,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轨道上,起步停车,左转右行,每一步都被安排好。相安无事,安于现状。

期待中的其乐融融转瞬即逝,玲切菜伤了手,舅父帮忙找创可贴,婆婆却怀疑他在偷自己的钱,争吵中婆婆对舅父的不争气、对舅父婚姻的不满倾泻而出,舅父愤而离去。玲埋怨真不过问自己受伤,威胁要离婚,真愤怒中拿起菜刀,儿子刚好进门,拦下父亲又被父亲教训,也愤而离开。团圆饭变成散伙饭。

这段紧凑的情节十分精准地描摹出家庭群像。小家庭里,一个强势刚硬的母亲,一个木讷懦弱的父亲,一个敏感冲动的儿子,一个沉默娇弱的女儿。婆婆和舅父的关系又是一面镜子,映衬出包围着大家庭的人伦牵绊会通过血缘润物细无声般地传承和蔓延。

八年后,又是一顿冬至团圆饭。舅父突然去世,女儿琪为完成父亲的心愿,回来团聚。

此时,婆婆住在福利院,终日悔恨逼走了儿子;玲和真的婚姻名存实亡,真沉默寡言,玲只有在每天做家政服务的他人家庭里体会到一点家人的温暖;阳已经八年未回家,靠自己打工养活自己,甚至出国留学,现在一边开发虚拟游戏,一边开优步;悦已离异,工作也丢了,一边面试,一边假装在上班。

本是一家人,却活成五个孤独的人。

没有人有恶意,甚至他们都带着好意,用自己的付出成全家人。东方式的心结,就是为了你好,我把心思默默打成结,把时间层层围成墙。

婆婆和玲性格强势,但换个角度看,公公早逝,真性格软糯,她们都在独自打理着里里外外,撑起整个家,势必养成或加重凌厉爽脆的性格,同时积累的压力和委屈也会伺机宣泄。真的不善言谈让他疲于应对生活,不说不代表不难过,八年里用沉默消磨着情感,等到房贷还完,重担卸下,他觉得可以分开了,同意离婚不是泄愤,是抱歉,是成全。悦的情感和工作都很失意,但面对这样的家庭,想必她也难以启齿,不让父母担心,不给家人添堵,可能是她最好的选择。阳一直记着父亲举刀的场面,离家出走就是他对父亲的惩罚,他害怕一旦回家过去的场景还会重现,只要他不在,这个家就还在。

其实他们也看到过别的可能性。

婆婆已经后悔,而且随着舅父的去世,这个遗憾无法再弥补,但会触动家人的心弦。

悦偶遇一个马来背包客,整日游玩,无拘无束,他们甚至产生懵懂的感情,让悦误以为这是另一次开始。但背包客还是消无声息地消失了。就像他自己说的,“其实我也是自私的人”。多情又薄情,这是自由的收获,或代价。

阳认识了一个高龄游戏玩家,而他玩游戏的初衷却是为了搞明白自己的孙子为何沉迷游戏,远离家庭,最后自杀身亡。失去亲人的伤痛,追悔莫及的遗憾,同样刺痛了阳。

“能不能沟通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障碍。”

阳一次又一次尝试在虚拟游戏里,与父亲沟通,但总是失败,也必然失败。

就像电影里所有人物,几乎都没有成功的沟通,甚至不曾真正努力过。

所有人都在隐忍,以为时间可以解决一切,以为自责可以弥补缺憾,以为离开可以成全。

电影后半段的主要线索逐渐聚焦在夫妻和父子,父亲的决定无意中左右着家庭的未来。

他放下心结了吗?好像没有。他坚持了八年,就是为了完成丈夫和父亲的基本责任,把孩子养大,把房子供完,这些完成了,可以解脱了。他把自己的离开,当做妻子解放,儿子回归的代价。这不会是最好的方法,却是他以为的仅有的机会。

但这至少给了他们理由,让父子恢复对话,一旦眼神连接,东方式家庭的隐秘而坚韧的纽带便会再次强大,包裹住他们。

也许是重新出发,也许是涛声依旧。

这次的冬至团圆饭终于成功了,夜色温柔,人也变得温柔。一家人笼罩在老房子的灯光里,卸下防备,忘掉心结。

过罢时节,再话家常。


过时过节(2022)

又名:

主演:谢君豪 毛舜筠 吕爵安 卢瀚霆 

导演:曾庆宏 编剧:曾庆宏/杨两全

过时过节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