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对于梳理工业设计的来源和历史,打通设计和商业的思维,超级有帮助。也可以用来学习英语。总之推荐观看两遍以上。下面分集概述精华,并附加个人感悟。
第一集:(一)小作坊时代——工业革命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What happens in a mass production system is that the craftsmanship is actually transferred from the people who are physically assembling the product back up the chain away from the mass of workers who are actually doing the assembly. (de-skilling 消减技术化)
把繁重的体力劳动从那些设计生产过程的人身上转移到一大群仅需要机械地进行装配的人身上。
(手工艺人) (工人)
我最最喜欢的一句话:Design was one of the more intriguing by-products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long with consumerism, capitalism, global warming and two-and-a-half centuries of social upheaval(社会剧变).
我受到的启发:实际上,“设计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工业化、消费主义、资本主义的副产品。更不要说某个品牌的设计师或者某个设计师了。
“18世纪的企业家,就是设计的教父。”如果真要说设计师有什么初心的话,最大化产入和最少的产出 make more for less 才是。这不就是符合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东西吗。
设计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它永远不会是一个纯粹的行为,因为它永远和如何被购买、如何被出售、如何被使用、甚至是如何循环利用被回收有关。
Josiah Wedgwood陶瓷在这个过程中是积极探索工业化生产的先锋。让消费者满意,还代表着要用先进的管理方式,组织、训练和培养工人——“劳动分工”是新管理思想的核心——劳动分工形成了“设计师”等各种职业。
(二)工业革命之后的两个方向(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A——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 威廉莫里斯:他并不反对机器,但反对the thought of beauty being achieved at the expense of people who were producing in inhumane conditions, and that a beautiful object really must be made in beautiful surroundings 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制作产品。
“莫里斯计划”让生产者回到生产的伊甸园(他们各自自己的小作坊),重新学习手工做法。莫里斯本人也是对传统的工艺非常热爱的人,包括印染技术、编制技术……等等。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学习这些技术,去学习、管理整个流程。为了对抗机器生产,他自己设计手工图案,穷其一生反对设计只为富人的奢侈生活服务。
B——现代的“品牌化”工业设计师 Christopher Dresser德莱塞(与威廉莫里斯相反)
他并没有像莫里斯那样想很多,而是专注于产品设计的本身。受到日本日常生活的朴素之美的影响。日本人的概念中,美是在物品的实用性中,而不是在饰品或手工艺作品中。
我受到的启发:日常之美今天几乎被MUJI、无印良品、优衣库等日系品牌垄断了,它们在今天的中国受到火热追捧,也体现了中国年轻人对这种“美就在于实用性"的观念的认同。再来看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其逻辑是反对“为资本服务的设计”,而日本的艺术哲学似乎解决了莫里斯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既不是只为富人设计的工艺品,也因为顺应资本主义的逻辑(工业化生产)而获得了较低的价格。(实际上,莫里斯虽然提倡生产出穷人可以使用的工艺品,但手工制作的结果往往都比市面上工业生产出的产品贵)。
在这样的思路下,现代主义因东方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的经济利益结合而产生。
(三)20世纪:摇滚、电影、工业设计(尤其是汽车)
福特的T型车——A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