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老的人生,衰朽的哲理
注:三观不正。涉及敏感话题并且持非主流观点。口水话甚多。慎之慎之。

不得不承认,这部影片从一开始就把我吸引住了。Quentin的声音和语调完全俘虏了我。我无法想象一个曾经经受过那么多苦难的人物是如何仍然保持着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精心化妆,搭配衣服帽子,俨然一位不列颠贵妇。只是他是一位男性,homosexuality.
片头的配乐也很和我胃口,不过更贴切的形容是更符合开始的内容,非常自然,充满了符合我审美的美感。Vintage,充满了怀旧的sensation,也很符合一位已经七十余岁的古稀老人的形象(虽然这样说很不符合电影的英伦腔,原谅我。)
I have not been one for grabbing life by the throat, for standing up and demanding my say.
But I did at least lean forward in my chair from time to time, to remind fate that I was still here.
开篇的台词是为了引入之后Q飞往NY的故事。确实,座位最早的公开同性恋身份的作家,Q收到了太多的欺凌侮辱。他“恨”英格兰。所以他离开了,飞到了NY。开始一段在美利坚的新的生活。
因为《赤裸的公务员》出名之后的Q为恐同者们找到了一个代表性的名字。于是他们的火力开始集中了起来。但岁月的流逝也为Q带来了深厚的经验,犀利的反击深藏在幽默诙谐的语言之中,漠视的态度让恐同者们深受打击。但他仍然受够了英格兰,不仅因为充满伤痛的过去,也因为无休止的骚扰。绅士的涵养并不能帮助他无视掉这些不愉快的时间,也不能帮助他排遣因为这些而产生的不耐,尽管他对那些电话一笑置之。
美利坚的邀请似乎是一个唯一的机会,离开英格兰。他对NY的形容更新了我对那里的观感,尽管有生之年我可能不会有机会到那里去,就算去了那也不是Q生活过的NY了。不管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
在NY的第一次节目谈到了style的问题。“如果十姐只剩下了你一个人,你会是什么样子?”为自己贴上标签,并成为自己描述的那个人。如果你够诚实,你所描述的最终应该会让你感到真正的快乐。
You must search inside yourself for what is uniquely you, when you find it, polish it until it becomes your style.
你需要确定的是你自己的独特性。一个人应当成为他自己而不是什么其他的人。当你确定自己内心深处的本质,你会开始让自己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琢磨,最终形成自己的style,有自己独特的标签。
Well, I’m told that the Constitution allows residency for unique people who can fulfill function that no one else can possibly perform.
Well, I humbly suggest that I qualify on those grounds.
成为一个美利坚的常驻外国人就是这样,当然,这不代表我们也可以这样做。这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是Q的胸有成竹与沉着,仿佛他面对的并不是一件大事,也并不是关系到他是否能继续留在NY的重要事务,而只是一件家常的、烦琐的小事而已——他的这种镇定贯穿着整部影片,成为一个久历岁月的睿智老者的标志。他在影片中经常笑,露齿的或是微笑,又或者是大笑。不过这里的,在他拿到“绿卡”之后的路上的消融显得格外喜悦。
It is many years since I presumed to think that I represented homosexuality.
Now I represent nothing more than my puny self.
I’m no longer a pioneer because my journey has not taken me deeper and deeper into the jungle, but mercifully, out into the common light of day.
无疑问的,岁月和经验的沉淀带来的清醒和自知。长久的独自一人的生活让Q更多的思考自己,思考人生。现在已经不是他的时代了,他变得苍老了,他或许不再代表一个群体。但他仍然代表自己,他也只代表自己。他如此坚持着自己,生活在自己的轨迹里,践行着自己的人生哲学。或许他与时代产生了不可弥合裂缝与分歧,蛋挞仍然活得自由自在,活得美丽动人。
无数次对镜自照,描眉染唇,精心搭配衣物,欣赏自己。配上自信沉静的生活态度,我以为这是美的。
If your happiness is entirely dependent on another's love, you will never truly be happy. If your love is valuable to you, it is because you give it. You must be ready to expect nothing in return. Once you accept this, your heart will never be broken again.
警句似乎贯穿了整部影片。我想这句话会被我奉为圭臬,虽然我知道现在才知道它的出处,尽管我早就领略它的意思。同样的,Q在这里再次强调了人的独立性,这似乎是贯穿了Q的生活哲学的概念之一,或许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不过在现在我生活的社会里,这一点似乎被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技术的发展看似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但在我眼中人与人之间却是更加独立了。个体的概念被渲染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当然,我个人也很享受这样孤立的一个个个体,这样的认知让我感到很舒适。高度强调独立性的Q的生活哲学毫无疑问的是一种具有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哲学,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并践行这样的处世方法,其中毋庸置疑的Steele是一个。曾经与Q愉快地合作,中途因为理念而产生冲突,但最后却照顾着Q的起居,彼此的依赖突破了Q的“光荣孤立”政策。在影片的许多地方,他们一起出现的时候,都充满了亲子的剪影(请容许我没有用父子或者我基于视觉的第一印象母子这样的称呼,因为在看完这部影片,并且为了这篇影评在挑挑拣拣看第二遍的时候Q在我的心里已然超越了性别的界限,尽管他的自我认知与生理状况都明确无误地表明他是男性。但对于老者我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态度)。不仅仅是一些画面,台词也有体现。(豆瓣上有网友有举例,我就不弄过来了)
“独自一人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不过我们也该结束这样的绝望了。”这是紧接着的谈话。善解人意的安慰与劝导。当初没有人陪的时候确实觉得一个人也没有什么,就是到现在有第三个男友了也是这样觉得,毕竟异地恋,生活中更多时候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在我看来是如此有魔力的词语,他代表着更少的考量更多的自由更灵活的时间安排。但实际上当你习惯了生活中有那么一个人——无论他是谁——的时候突然回复到真真正正一个人的生活,这其中的差别的确会很不适应。就像是被宠坏了一般开始要求有人陪伴,曾经的生活教唆我们不甘寂寞。然而最后,太多人终究要回到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所以,还是不要太骄纵吧,一个人也好。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活法。就像睿智的Q。
艾滋的话题一带而过,不过Q对艾滋的评价却着实为他树立了太多的敌人。仿佛一夜之间他便被所有人抛弃了。不过他仍然安之若素并且不准备收回自己的言论。
It is my policy never to lie, never to defend. To recant would be to imply that I do not mean what I say. And I do.
他发言说艾滋只是一个fad,当然或许他本意并不是如此,就如同他之后在与Steele的私人谈话中所说的:
To create a hysteria around this illness now, would play into the hands of your enemies. They would say that homosexuality and disease go hand in hand. We must treat this crisis as a boring triviality. It will pass.
但他不准备收回他的言论,尽管他愿意解释他的真正意思,但经纪人坚持他应当收回那些言论。为此,他们最终分道扬镳了……
在这样一个被一带而过的片段里,Q的绅士班的品格与执着得到了体现。他永远城市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为此坚持自己的话语,不因为其他的什么儿更改。或许这显得偏执,因为他的话语或者伤害到了其他人,但他最终给出的保证也只能是“我很抱歉我的言论伤害到了你,我会保证以后这样的言论不再处于我口(大致的意思吧,这里我不想去翻台词了)”。
而就在这样的时候,Q结识了Angus(两人的相识是在上文提到的给出保证之前),一位才华横溢的以他为偶像的同志画家。一系列的交往过后Q决心帮助A,让他的画展示在全世界面前。虽然在许多画廊都碰壁了,但是最终Q让A的画在S的杂志上刊登了。后来有人买走了其中两幅画,并最终让画展成为了现实。但是,年轻而才华横溢的同志画家就在这个时候死于艾滋病并发症。(关于A是何时染上了艾滋病,我目前在两种猜测之中摇摆不定,一种是在和Q见面之前就已经患上了,一种是在影片稍后部分有关A在酒吧找乐子的时候患上的。因为Q和A认识到A死去之间的时间有多久无法确定,但我个人而言倾向于第一种猜测。)尽管为A的死感到哀伤,但是这并没有打乱Q的生活,或许这应该归功于他的生活态度。“我真希望他还活着,至少他拥有了活下去的愿望。”他思索的重点并不是A的死带给了他多大的哀伤,而是A死去的时候他才刚刚拥有了活下去的愿望。这样的对比与冲击力更加深了他的哀伤。
紧接着,时间跳到了九十年代。Q的生活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S的照顾。并且他觉得他作为一个公众演说家的生涯也快要结束了。他确实已经很苍老了。在他看来,他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已经微乎其微,似乎是到了淡出人们视线的时候了。但是一位女性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点。他再次登上了舞台,并与那位女士成为了莫逆之交,Susana Ventura,或者Penny Arcade。
他们散布的时候提到了Queer-on-queer discrimination。这本来只是一个细节,不过结合现在的一些情况却值得说两句了。似乎人类的天性便是歧视少数人群。“正常”人歧视同性恋者,同性恋者之间也有歧视,自认为或者喜欢男子气概的歧视女性化的。我不明白是什么促使他们保持着这种歧视。谁也不比谁高贵,谁也不比谁更有权利去歧视。虽然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否则人类就不会有且仅有两种性别了,就当我在开玩笑吧哈哈~),但那也不代表歧视就能理所当然的存在。但是话说回来,存在即合理。虽然我之前说了那么一段似乎是反歧视的话,现在各种关于反歧视的活动也正轰轰烈烈的进行着,但我本人却是比较淡定的。“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和“伪娘与骚0不得入内”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歧视,为什么有些人看到第一个招牌义愤填膺看到第二个招牌却局的这没什么有时候甚至还觉得说的很对呢?立场问题罢了。
作为被歧视的一员自然而然会义愤填膺,而当这种歧视与己无关甚至就是自己的观点时却不会觉得不对劲了。很多人都提到过这一点,不过他们最终的旨归还是要消除歧视。但是在社会上歧视无处不在的时候,当因为客观上不可消除的差别而永远达不到平等的时候。歧视永远不会失去她成长的土壤。毕竟歧视就是从以差别为本源的偏见中生长而来的。就好像Q在“克隆人酒吧”遇到的,事实上他和S是被歧视并请出了酒吧,但是他们却并不生气(至少从台词上来看),一方面“那不是我的型”,另一方面他们也清楚这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场所都有一个进入的标准。衣着整齐者和衣衫凌乱者,会员和非会员,家境优渥者和家境贫寒者。无所不在的差别催生五花八门的歧视,这永远消除不完。所以我的意见是停止说“消除歧视”的假大空吧,那根本是做不到的事情,更多的还是落到实在上“消除对XXX的基于XXX的歧视”为好,虽然这点也不可能完全做到——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同意一个观点,尤其是这个观点并非是客观存在并且现阶段无法推翻的时候(假设不同意这个观点的人是个唯物论者)好吧关于这个话题扯得有点远了,我还是继续回归到电影本身吧。
新的工作仍然是成功的,但是无疑也是劳累的。如此苍老的身躯是否能扛起这样的负担?甚至飞回故土饰演Orlando中的伊丽莎白一世?不过Q对此充满了信心,或者至少他做到了,尽管许多人都非常担心他,或者至少S。
Do not age, do not wither, do not grow old.
这是戏中戏的一句台词(也应该是一句真实的台词)。这样的话语出自一位真正的老者之口无疑是有深意的,虽然经我的解读必然有我的曲解在里面。或者Q是在怀念童年,或者他只是觉得苍老的身体带给他更多的不便,又或者衰老真的是一个可怕的魔咒。
之后我第一次看到了Q“狼狈”的时候,谢顶,大肚子,甚至比通常意义上的耄耋老人显得更加衰老,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他就是那个光鲜的、自信的、沉着冷静的Quentin Crisp。
我可以看到他布满伤痕的躯体,不知道是新近的还是长久以前的。这一个段落也为他身体的衰朽做了铺垫。虽然所有人都不会认为一个老人身患重病会有多么突兀,尤其是当这个老人有一个悲惨的青年时代的时候。
Even a marriage to oneself cannot last forever,. My body and I divorced years ago. But we are still forced to live together.
如此便似乎不可避免的谈到了死亡。面对死亡,Q是豁达而又偏执的,他坦然的面对不就得将来会来临的死亡,但是执着于寻求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死亡方式。当然到最后我们也不知道他的死亡方式是什么,又是否让他满意了。不过姑且认为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吧,至少能给我心里一点慰藉。然而面对必将到来的Q的死亡,两位S却都显得不那么淡定,或者可以说是恐慌。在不知不觉中,睿智幽默的老人在他们的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并且给他们以许多依赖。以至于当他们想到自己将要失去这位忘年之交时不由自主的手足无措了起来。对此,Q是宽容的,老人总是如此的宽容,在私人场合的时候。
终于,影片迎来了Q在美国的谢幕之旅。原谅我在这里将大量引用原文并给出自己的翻译。
Persistence is your greatest weapon, it is in the nature of barriers that they fall. Do not seek to become your opponents. You have the burden and the great joy of being outsiders. Every day you live is a kind of triumph. This you should cling onto. You should make not effort to try and join society. Stay right where you are. Give your name and serial number, and wait for society to form itself around you. Because it most certainly will.
坚持不懈是你最强有力的武器,因为障碍的本质属性就是它终将会倒下成为踏脚石。不要试图成为你的对手,成为一个旁观者才是你的任务与乐趣所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一种成功,而这也正是你应当抓住的。你完全没有必要融入某一个群体。你应当坚持自我,展示自我,因为这样终将会有志同道合者来与你一同。
Neither look forward where there is doubt, nor backward where there is regret. Look inward and ask not if there is anything outside that you want, that you have not yet unpacked.
不要展望充满怀疑的未来,也不要回顾悔恨丛生的过去。注视并叩问你的内心,不是你还有什么需求没有满足,而是你是否有心结尚未解开。



Ps:整部影片就到这里为止了。我的影评也该就此结束了。不过终究还有些零散的话没能放在正文当中,我就在这边说吧。
1、印象最深的是Q几次皱眉的动作,感觉非常到位。John Hurt不愧为老戏骨,很多细微的面部表情非常到位传神,极具表现力。
2、题目只是随便取得,发现基本上可以算是偏题了……
3、其实还有很多警句和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不过真的没有再去一个个摘抄下来再写上几句的欲望了。印象最深的几句都弄上来了。
4、我是真的爱煞了小老头说话的语音语调!!!!
5、感谢QAF中文站提供的在线观看和中文字幕!!!

英国人在纽约An Englishman in New York(2009)

上映日期:2009-02-07(柏林国际电影节)片长:75分钟

主演:约翰·赫特 丹尼斯·欧哈拉 乔纳森·塔克 辛西娅·尼克松 S 

导演:Richard Laxton 编剧:Brian Fil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