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1-14

汾阳小子贾樟柯:县城啊县城


不在城市里长大的的青年,对于故乡土地的变革和时间的更迭情绪会更强烈一点。一方面在于迟早要离开自己荒芜的小城镇,去异地生存与繁衍。另一方面在于年少时和年长时巨大的反差,冷暖自知或者难以接受。贾樟柯即是此类,或者说《汾阳小子》这部纪录片说的正是这个事儿——乡愁啊。
同样,我也是县城出来的青年。也是小武,也是崔明亮。而今随着瓦尔特塞勒斯的纪录片重新看他的故乡三部曲里的一些片段。《小武》嗅出了些《四百下》的味道,关于不安的灵魂渴望生活的质感却得不到的忧愁。结尾一个是无涯的海边一个街头,迷茫感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站台》里的意蕴却恰好契合了我现在的生活,对于镇上生活的不满足和厌倦以及对镇外生活的无所适从与不愿放弃。贾樟柯讲到小时候父亲带自己爬城墙眺望远方。忽然从县城外很远的地方有一辆车经过,然后驶离。他发现父亲望着远方竟有眼泪落下。那时未懂,现在明白那种埋没在生命里渴望和无奈。纪录片里把《站台》中那段追火车的戏又剪进去,夹杂着个人情感经历和对于贾樟柯深深的共鸣我不禁也落下泪来。火车啊,也请你把我的梦带走吧,我不愿停在任何一个地方反思,只愿有不停的继续生活的强烈渴望。
贾樟柯打动我的永远是根植于个人生命体验的乡愁情绪。《天注定》开始,由于时间幻变来的乡愁渐变为了纯粹性的中国社会问题影像式的揭露与反思。我曾一度极其的反感《山河故人》的原因也在此,它在电影艺术性表达上不够纯粹。《汾阳小子》又让我看到了曾经的那个贾樟柯,敏感单纯有着欲说还休的忧愁感。而重走汾阳的那些镜头算是贾樟柯影迷对往昔贾樟柯的一次巡礼。
后来从顾长卫早期的片子里重新窥过类似的乡愁和生活困境的呈现。我总觉得如果李樯和贾樟柯聊天的话一定能对彼此袒露的记忆更多一些。因为都懂那种生在时代夹缝中无所适从的灵魂。《孔雀》里姐姐骑自己车放飞降落伞那种心情一定和崔明亮追火车时是一样的。
县城是块伤心地啊,年轻时我们想出去,出去后它又勾连起我们诸多因时代更迭带来的惨烈记忆,不堪回首却又无法拒绝这份乡愁。
《汾阳小子》的结尾是贾樟柯和同学聚会,《爱江山更爱美人》响起,一张张昔日充满朝气如《站台》里主角般的脸,现在却和王宏伟一般显出衰颓苍老。都老了,那个时代也过去,贾樟柯也老了,所以从他现在电影再也找不到那种湿漉漉的共鸣了。县城的歌厅里也不会再想起“我站在烈烈风中”或者“在那飘雪的日子里”这样的歌声。退场和落幕竟然也悄无声息。唯一的缅怀是贾樟柯那句“正月来京”。
终究是要离开县城,终究是要想起县城。如在裱一副名叫命运的画,用的是叫做县城的画框。

汾阳小子贾樟柯Jia Zhangke, Um Homem de Fenyang(2014)

又名:Jia Zhangke, un Gars de Fenyang / Jia Zhangke, A Guy From Fenyang / Jia Zhang-ke by Walter Salles

上映日期:2014-10-20(罗马国际电影节)片长:102分钟

主演:贾樟柯 

导演:沃尔特·塞勒斯 编剧:沃尔特·塞勒斯 Walter Salles/让-米歇尔·傅东 Jean-Michel Frodon

汾阳小子贾樟柯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