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尽虚空,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唯我;竖尽久劫,前古后今,一无可据,而可据唯目前。 ”
友情提示:全是剧透。
不光是《雪中悍刀行》的剧透,还有一点点《剑来》和《昆仑》的剧透。
对于剧版《雪中悍刀行》,一个非常经典的评价是——武戏拉垮,文戏精彩。
这个评价差不多也是我1.5倍速看完后的感觉。
有些武戏的确是莫名其妙——例如轩辕青锋盛怒之下攻向轩辕家主(不记得名字了)时为什么要先花一个吟唱的时间用剑气引出水缸里的水和鱼???
但文戏里上庙堂下江湖的谋篇布局、推杯换盏,却很有意思,有一种针脚密织的乐趣,值得一看。
如剑九黄副本里,老黄用必死的一战向龙虎山换徐凤年一条可选的新路。
世袭罔替主线里,北椋王府父子俩的推心置腹:
——“选择什么?”
——“用什么方式接她们回来。”
青州副本里,远在京城的徐骁与帝师杨太岁老友交心:
——“那他到底什么时候肯见我?”
——“这就要看你儿子怎么出青州了。”
而青州城内局中人则毫不留情地点出局势:
“要立场鲜明,就要灭了王家满门。”
东海副本里,发现赵宣素顾忌邓太阿,知道邓太阿已经袖手旁观的赵楷轻车熟路地见风使舵:
“眼前这位世子,还是可以杀一杀的。”
除了每个子剧情都有完整的逻辑线外,整体剧情更是层层递进,如棋盘中黑白子交替落下,戏剧冲突的张力亦是拉满。
此外,与原作者烽火戏诸侯的《剑来》一样,《雪中悍刀行》也更像是一部群像戏,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出彩的特性,并都有高光镜头或情节为支撑。
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几个镜头/情节是:
(1)北椋王徐骁的初登场的反差萌——老管家对着新来的下人训话:“王爷见世子,王爷就算是被打死,你们也当没看见。”
(2)儒圣轩辕敬城请北椋世子上大雪坪观战的缜密谋划、“这一战,无论胜败,我都活不成了”的视死如归、与大雪坪上电光雷影里一声“请老祖升天”的慨然浩然。
(3)老剑神李淳罡在龙虎山被徐凤年一句话解开心结、重回陆地剑仙境后,面对龙虎山天师早早摆下的杀局时的那句“剑,来。”
(4)桃花剑神邓太阿特地赴东海阻天门重开,对战半步飞升的赵宣素时的那句“邓某剑下,不许人间有仙。”
除了徐骁,作为我方最强战力,李淳罡的戏份最多也最精彩。而作者改写的那句“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如长夜”更是极有辨识度。
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出场时间最短、出场前只在借他人之口谈及“如今天下局势”时才会以一个称号加一个姓名的形式出现的“桃花剑神”——邓太阿。
邓太阿出场,是主角一行人终于到了东海,要去挑战“天下第二”王仙芝之时。
一枝桃花,一头毛驴,施施然等在城门口。
为何不进城?——因为怕里面两位(李淳罡和王仙芝)顾忌到他的存在,不能尽兴。
又为何等在城门口?——最初在剑九黄副本里就已将线埋下:
老黄向龙虎山赵某以他与王仙芝的一战作为交易,换龙虎山护佑徐龙象。
而这个赵某之所以关心这一战,是因为他已油尽灯枯,只能寄望于武帝王仙芝与势均力敌之人的一战能开得天门,他好借此飞升。
邓太阿在顺手救了徐凤年还了人情之后,仍然等在城外,直到赵宣素登上城楼,欲借天门飞升之时,谜底才真正揭开——
邓太阿此来,便是为了阻拦天门重开,以免仙人临凡,以力乱世,祸及众生。“邓某剑下,不许人间有仙。”
应当怎么形容我看到那一刻的观感呢?
——这么一个与主线几乎完全没有关系的人物,之前完全游离在剧情外的人物,在大高潮的时候才出场、并且看似可有可无地、令人费解地一直等在城门外的人物,这么一个旁逸斜出之笔——却写尽了整个雪中江湖的风流。
《雪中悍刀行》的原著我没有看过,而原作者烽火戏诸侯的作品我只看过小半本《剑来》。但不难发现,二者的江湖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
如前所述,烽火戏诸侯笔下的江湖,更像是一场群像戏,除了少年人的意气风发,还有各种普通小人物或宗师级人物的前赴后继——表面上写的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 “铁打的江湖,流水的故事”,内在却自有其精气神。
这种精气神很难概括——直到我看到了邓太阿这一剑。
《剑来》里我最动容的一个场景,是骊珠洞天行将覆灭、小镇百姓即将成为“承受天威浩荡的替死鬼”之时,在山上神仙一致的漠视之下,小镇圣人齐先生做出了他早已下定决心的选择——他化身法相护住骊珠,以两个本命字、毕生修为、一己性命,扛住了四教圣人的怒气与天道的碾压:“小镇三千年积累而成的天道反扑,我齐静春一肩挑之!”
看及此处,我深感讶然。
小镇副本里,之前所有的剧情都在渲染风雨欲来、小镇将倒。来寻机缘的“外乡人”只想着在小镇破碎之前好好地捞上一笔,而作为读者的我,则只紧张于主角陈平安是否能顺利地离开这个即将崩塌的险境。
却是万万没想到,还有个齐先生,竟然想着拒不认可这铁板钉钉的天道、一心要保全那些普通的、无辜的、不知道有什么在等着自己的小镇人民。
书中还有一处情节,描述齐静春在做出决定后,其师弟曾一度以夫子的赠言来劝说,劝说不下,师弟离开后,齐静春自言自语道:“先生,世间可有真正的天经地义?”
是这样的齐先生,给了陈平安一缕温暖的临别赠言:“遇事不决,可问春风。”
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齐先生,在陈平安后来终于遇到需要“问春风”的时刻,隔着离齐先生谢幕时千山万水的剧情的我,蓦地潸然。
我们这一代人或许从小算是看着武侠长大的。不同的作者笔下,有着不同的江湖。
「江湖」应当给人以怎样的憧憬呢?
很久以前,我看《昆仑》,感念于天机宫的楹联写得霸气——“横尽虚空,天象地理无一可恃而可恃者唯我。竖尽来劫,河图洛书无一可据而可据者皆空。”
后来,还知道了这句话的原版:“横尽虚空,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唯我;竖尽久劫,前古后今,一无可据,而可据唯目前。”
回到邓太阿。为何“不许人间有仙”?
因为仙人入世,必将乱世,以人命为草芥,鱼肉众生。
徐凤年从前不习武。“一个不会武功的世子和一个文武双全的世子,哪个活得更长?”
直到老黄以自己的牺牲为他换来一条新路,他才发现,要想做到一些事情、而又不想要他人为他牺牲,除了心中有棋,还要手中有刀。
——也是写到此处,我才忽然明白,原来,这一部《雪中悍刀行》,写的是——「担当」。
2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