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就怪我们天生 浪漫过盛”

“坏蛋”,在当今众多语言环境下,似乎成了一个中性词。

如若似少年,不经意便游走于天使与恶魔之间。

想到曾经初中,一次,一位男同学跟我生动地描绘,男生宿舍的各种暴力,然后得出:必须抱团,在班上所谓的小混混群体中才得以保全。我愤愤不平,“既然这些人这么坏,为什么不报警?让警察来处理啊。”如今仍记得他那时的第一反应,他笑了,笑得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这突如其来的天真。

如今,再也不纯粹地将人一元化归类后,如果遥控器按了一道重播键,当时的情景再重演,我该如何应对呢?我想,一定要优先找到自身好学生综合征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眼神里高冷和漠视的光逐渐退却,代替的是柔和和理解的目光。

随之,无言。我只是旁观者,其实并无发言权。

“让我的野蛮至少一次为我 尽情的狂欢”

荒诞的集体性无意识

之前听武志红的心理学,提到集体意识时,“每个社会,作为人类的一种共同体,都有各种方式来修剪个人,从而保证这个社会中的人有一些基本共同的东西。”

用得好,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从中得以发现自身价值,好比陈桂林,“我不是怕死了,而是怕死了都没人记得”。虽然,这一争取过程,伴随是与非,天使与噩梦,生命力和觉知力的挣扎拉扯,极度磨练心性。

如若用得不好,天秤便偏离了方向。为了保证乌合之众的共有特征,个体的存在无限缩小,最后逐渐被吞噬。形成依赖后,剩下的只是日复一日的习惯。如果要另辟新径,这种抽离感本身就违背了人趋利避害的本性。

所以,陈桂林在灵堂大开杀戒,一个不留,戳中了人性要害。这一幕可能会让很多人动容,这么多无辜的人啊!真的无辜吗?无论谁,都多么想在这岁月静好、无世无争之地活着啊!哪怕是陈桂林,在“皈依佛门”“受洗礼”那一刻,哭得🈶多痛(阮经天演技真的),后扫地时多么平和纯真,对待小朋友时多么温和善良。

这何不是我们每个人向往的心灵归属之地?我曾经有过类似体验,痛彻心扉。但,现实是,往往在你吃了一颗糖后,随后便是一巴掌。哪有什么天堂,作用无非类似酒精和吸毒后,聊以慰藉的美好幻想。个人有希望寄托,宗教信仰挺好,“我希望死后留名”,但如若过度迷恋,那便是幻境了。

"Never mind your happiness. Do your duty." ——康德。

“换一个挚爱还给自己自由自在

再重新的醒来”


PS:阮经天在这部剧的邪魅感感染力太强,爱了爱了。片尾曲《坏蛋》,单曲循环🔂无限中。


周处除三害周處除三害(2023)

又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上映日期:2023-10-06(中国台湾)片长:134分钟

主演:阮经天 袁富华 陈以文 王净 谢琼煖 李李仁 刘子铨 曾珮瑜 

导演:黄精甫 

周处除三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