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作为一个命题作文,周处除三害只能说是刚刚及格的。

周处的典故家喻户晓,这也注定了整部电影在情节方面不能有太大的改动,那么作为导演,如何让观众在已经知道大部分情节和主角的大致人物形象之后仍然被电影所吸引,这是一个他必须给出答案的问题。显然,导演在整部电影的节奏设置、情节改动和人物形象上都花了很大的心思,一连串的武打戏和适时的笑点很好的调节了本片的氛围。

但最关键的问题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天知道一个台湾人操着闽南腔说“周处除三害”这几个字的时候有多好笑,但凡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改成中国大陆都会更合理一点。典故是好的,故事是好的,但是这个典故和发生在台湾的故事着实联络的太过生硬。

不得不说,主角形象转变太不明显,从为了彰显勇武枪杀袭警的黑道中人到为求心安除害自首的平凡人,这其中的心路历程,远远不是那一张X光片和奶奶离世的消息就能全部概括的。

再者,陈桂林作为台湾黑帮中一个典型人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义”字大过天的形象。枪杀火并为义,除害伏法为义,勇救风尘更为义,就连除三害的出发点都“不是怕死”,而是“怕死了都没人记得”。在他眼里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道义而非法律,这样一个极尽英雄主义叙事的人在行刑前的遗言居然是“我对不起大家,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对不起,我不能接受。如果导演想表达的是被拯救的惭愧与重新做人的自我治愈,那么这部电影的前两个小时全部作废。吸引我们的是陈桂林身上潇洒又令人胆寒的江湖气,是亡命之徒、是铤而走险、是好汉一路走一路歌的快意恩仇,正如李逵永远无法习得宋江的婉转缜密,好汉如陈桂林绝不会如夺舍般说出这样顾全大局念及社会的话。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一个视尊严与道义大过一切的“汉子”。于他而言,杀戮可以是兄弟义气的性命相托,可以是替天行道的匡扶正义,可以是惩戒可以是报复,而绝不是一般黑帮片中为了所谓的金钱利益。这样的人绝不可能,也不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对不起。

如果只单论观影体验,那么这部电影值得一个高分。开场十分钟的武打戏,拳拳到肉次次见血,枪杀、追逐、车祸,暴力让肾上腺素飙升,主角下手果断狠辣,配上阮经天的帅脸,符合人设的同时又紧抓人心。叩拜关帝圣君,昏暗的灯光、诡异的红色、扭曲的跪姿、迷离的神情,视觉上极大的冲击,背景音乐步步紧逼,仿佛下一秒就要喘不过气。以及在后半段持续的怪诞感在陈桂林枪杀数人中达到顶峰。在悠扬舒缓的圣歌中开始杀戮,白色的衣服上溅上猩红的血液,信徒们闭着眼睛哼着歌幸福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随时可能卡壳的子弹与地上流淌的血液相映成趣,走向极乐。

导演显然是一个讲故事的好手,片头埋下的伏笔在片尾一一兑现,一步一步勾勒小美与桂林暧昧又朦胧的关系。没剃完的胡子,重新补好的西装,她在海边要和他浪迹天涯,而他把车留给她放她自由。所谓感情,要在血腥暴力里讲才有意思。“我们还会在见吗”“再见”,最后一块手表,和没讲完的话。当然,不一定是爱情,在暗无天日的环境里救她出去,手刃仇人给她自由,是萍水相逢却又来送他最后一程,他们的关系哪里是一个词能说清的呢。

以及,一定要说的,关于血腥暴力的镜头。很难在大陆上映的电影里看到如此不经删减的暴力美学。在仍没有分级制度的大陆上映含血量极高的片子无疑是一种挑战。但私心希望这样的挑战再多一点,制度能松动一点,让电影能不经修改的完整上映。

电影的命名太过直白,在大致情节和人物形象已经有前期预设的情况下演到这个程度已实属不易,但如果换个名字,不算做除三害的命题作文,而算做一个黑帮片,在此探讨道义、邪典、良心的话,这一定是一个高分答案。导演过于希望给电影拔高意义升华主题,却忘了让整部电影落地生根,画面的刺激无法掩饰逻辑的崩坏,略微可惜。


周处除三害周處除三害(2023)

又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上映日期:2023-10-06(中国台湾)片长:134分钟

主演:阮经天 袁富华 陈以文 王净 谢琼煖 李李仁 刘子铨 曾珮瑜 

导演:黄精甫 

周处除三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