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是这假期过的过于平静,平静中便想要找寻点儿刺激?今天中午观影一部《变蝇人》。这是一部实实在在的惊悚科幻片,该片是根据1958年的《黑色苍蝇》翻拍的。电影看完许久,我的内心始终无法平静下来。剧中的很多场景变成一个个细小的片段重现于我的脑海中。
电影描述的是一个年轻科学家柴特•布朗多发明了一台时光转换器,可以把一个物体通过分子分解合成从一个转换室传送到另外一个转换室。柴特在科学家酒会上对一个漂亮的新闻记者若尼一见钟情。若尼知道了他的科学研究后想要报导他的这项伟大研究被柴特拒绝了。柴特认为还不是时候,那时候他只能转换无机物。若尼决定对他进行跟踪报导,详细了解他的发明研究。若尼跟柴特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后来的一天,柴特终于成功转换了一只猴子。但在若尼不在的一天,柴特决定转换自己,但没想到转换机里进了一只苍蝇,机器无法识别柴特跟苍蝇是两个个体,将他们合成了。更糟糕的是若尼还怀了柴特的孩子。一天天恶化的柴特变成了苍蝇,他要求跟若尼合体…
说实话,这部电影很多情节还真是够恶心的,导致我至今食不下咽。但影片借助了先进的电影特技真实体现了人蝇结合带来的恐惧,也正是凭借这一点该片获得1987年的阿渥里亚兹科幻和恐怖片电影节的特别奖,并获得1986年的第59届奥斯卡最佳化妆奖。
由于票房的成功,也就有了《变蝇人2》《变蝇人3》。
纳博科夫曾说,一流的读者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王小波后来也说,三流的影视观众也不是天生的,也是培养出来的。呵呵,我们开头的时候都是些二流的,但是经过培养就有了特好的和特坏的。在这个信息文化泛滥、价值观普遍错乱的年代,我努力使自己不成为一个看烂片的二流观众。
《变蝇人》是一部非常实在的商业片,是重拍自1958年的同名电影以及基于1957年的同名短篇故事所改编,剧情主线大抵和原作相同,但是我不能否认这部电影里吸引我们的不只是接近于真实的电脑特技,还有杰夫•高布伦的出色演技,他向我们展现了男主人公因为基因变异而导致的心理及生理变化,将主人公由兴奋——恐惧——悲伤——疯狂——人性回归的过程逐一展现出来。令人回味。而若尼面对柴特由人变蝇的巨变选择的不是离去而是不离不弃仍让我对她心生敬佩。
我承认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看艺术片的,初中的时候是被好莱坞商业片喂养长大的。它最让我倒胃口之处就是落俗套。这让我感觉自己的童年就像《镜花缘》直肠国的一个小国民,那里的人消化功能差,一顿饭吃下去,从下面还是一顿饭,为了避免浪费,就再吃一顿。我知道我举这个例子未免有些恶心,但事实这样的。美国是有很多好的艺术片的,比如《美国往事》《末代皇帝》等,这些好东西被翻拍了好几遍,好莱坞食客吃了好几遍到最后菜不是菜,饭不是饭了,才点到为止,以免观众恶心。
有时看电影不仅是我们消磨时光的一种道具,那么我们就真的只是制片人赚钱的工具了。观影也需有品。

变蝇人The Fly(1986)

又名:魔蛹(港) / 变形人魔 / 苍蝇

上映日期:1986-08-15(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杰夫·高布伦 吉娜·戴维斯 约翰·盖兹 乔·波希尔 莱斯利·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编剧:大卫·柯南伯格 David Cronenberg/乔治·朗格兰 George Langelaan/查尔斯·爱德华·波格 Charles Edward Pogue

变蝇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