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从头到尾都是一副死气沉沉的脸,包括一开始见到马克说自己喜欢摔跤这项运动,还用了DEEP LOVE这个词,可我完全无法从他的面部表情中捕捉到对这份运动的爱。我想,好吧,可能他是个高冷的有钱人。但是后面验证我的想法是对的。<图片1>
他观赏比赛中没有看到过应该有的面部表情,我很疑惑,他是真的“爱”这个运动吗?当戴夫看马克赢得比赛激动得跳上台拥抱他,不仅是因为这是他的弟弟,他看着弟弟是如何为这项运动付出,更因为他对这项运动爱的深沉。<图片2><图片3>
唯一一处约翰笑着拥抱祝福马克的的部分,后面出现在了记录片里,全然是证明自己的表演。不能作为他确实热爱这项运动的依据。<图片4><图片5>
所以后来我想,也许他只是想从摔跤中找到从母亲那里得不到的关注。母亲这个角色给我印象,说夸张点,有一种“儿子不如马”的感受。
<图片6><图片7>
而他自己呢,不仅不喜欢马,甚至是人格相当不稳定的人。
1.买了坦克,明明订单里没有枪,因为临时兴起(也许是觉得看到坦克感觉那个地方有把抢就完美了?)还要和销售方发火,甩脸就走。
2.从他询问比赛时间这一点来大胆猜测,对摔跤这个运动也是一时兴起。个人感觉教练应该是制定训练计划的人,就算没有带队员,起码也是对这个运动非常关注的。而他居然会问马克还有多少时间,我觉得是他对摔跤这项运动不了解甚至是才开始接触造成的。<图片8>
选择摔跤这项运动的原因,我从奥运会历任冠军资料入手,百度没有查到自由摔跤历任冠军,但是查到古典摔跤84年以前冠军几乎都是苏联拿走了,就暂且认为是摔跤在当时很小众,约翰更容易“投资”吧。选择马克的原因也很简单,不仅因为马克得过84年奥运冠军,而且马克家庭破碎,约翰以为自己很轻易能给他缺失的东西。最后一点就是想获得母亲的认同啦。

其实马克缺失的父母的爱,约翰也是缺失的。他们聊天说到母亲拿钱让人当自己朋友,和之后马克对戴夫的兄弟情深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时候约翰菜意识到自己以为能给的东西,原来我自己都没有。再回溯一下他渴望母亲的认同做了那些事:王婆卖瓜式地写了稿子让马克演讲,都是在给母亲说“你看你儿子就是有这么大能力就有这么牛逼!”,可是母亲一脸不为所动;60:22戴夫领着团队训练,母亲来看他于是赶紧吹哨集合,可他拿不出戴夫那样的真才实学只能拿几个基础动作来说事儿,队员一脸懵逼不时回头看到原来是给他母亲看,这氛围老太太能不尴尬地离开么;约翰参加摔跤比赛得到第一名和母亲分享,母亲马上说一定是他赞助的比赛,继而继续讨论芝麻绿豆大的小事,连奖杯都只能放在奖杯室而不能放在罗斯蒙特书架。大大小小的事全部都累计成一句“妈妈你夸夸我吧!”,然而母亲如此聪明高冷,想想不断被看穿说穿的约翰也还是蛮可怜的。<图片9>

不知道说他的母亲太了解他好,还是说,正因为母亲对他的态度而让他变成这样的人格。约翰一辈子都想要别人打心底里认可自己,方法却不是提升自己,而是通过用钱买立场,用钱买尊重,当看到有人不需要用钱却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信任,他愤怒。更愤怒的是,最后的纪录片里面居然只有马克的演讲而没有戴夫的,也许是总算发现钱也无法收买人心,所有的假象都崩溃了。

一开始,母亲认为他摔跤这个兴趣low引起他的叛逆,他偏要去证明给母亲看,之所以在母亲去世后把马全部放走,也许是因为母亲对马的爱胜过了爱自己,没有了马那他就是母亲最爱了的吧。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白雪公主的故事——“魔镜魔镜谁是这世上最美的人啊”“是白雪公主啊”“什么?这世上竟然还有比我更美的人,猎人你去把白雪公主杀掉我就是世界上最美的人了。”约翰正是抱着这样的心理,为了维持我最牛逼我最棒的自我满足感,就像白雪公主的后妈一样杀掉比自己幸福(比自己更值得爱?)的人了。

没看懂的是为啥约翰对观鸟如此热衷,还要给马克送书学习?总之,这种沉闷的电影不是我所喜欢的风格。以上。

狐狸猎手Foxcatcher(2014)

又名:猎狐捕手(港) / 暗黑冠军路(台) / 狐狸捕手 / Mark v. Du Pont: The True Story of a Shocking Murder

上映日期:2014-05-19(戛纳电影节)/2015-01-16(美国)片长:134分钟

主演:史蒂夫·卡瑞尔 查宁·塔图姆 马克·鲁弗洛 西耶娜·米勒  

导演:贝尼特·米勒 编剧:E·马克斯·弗莱 E. Max Frye/丹·福特曼 Dan Futterman

狐狸猎手的影评

鸥怩
鸥怩 • 猎手
莫方
莫方 •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