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好久没有在一场电影或者戏剧之后有好的观感了。如果不强迫自己写,就任凭它们来了又走,总觉得无法释然。好像是客客气气地避让,不发生任何关系,自我还是那个自我,只是越来越看不见摆脱贫乏,麻木和卑琐的希望。
看到王大夫切腹的画面时,第一直觉是没有逻辑。从一开始王大夫和小孔坐在一起之后的做爱,到沙复明突然对着墙读诗,再到王大夫的如此这般,有相当多的转折和切换使我感到突兀,无所适从,无法跟上。回想起让子弹飞,六郎剖腹给人看肠子里的粉是一碗而不是两碗,那也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场景。究竟是怎么了?难道自我保存不是最重要的么?这样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看了影评回想一下,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理解的。王大夫的心态曾经是平和的,很踏实而稳重的状态,他在电影前半段的形象是我所特别欣赏的。然而面对父母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婚姻问题又受到来自伴侣的压力,在外力作用下人的精神状态整个地发生了改变。搭乘出租车的短短一幕起初只使人注意到健全人和盲人之间的沟通困境,然而王大夫隐隐的戾气也为之后的发作埋下了伏笔。理性和逻辑在一种远离正轨的生活处境下到底有什么力度可言呢?作为一个盲人,缺乏以任何方式和正常人角力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形下,能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可能方式?对自我的肉体戕害往往指向某种更深的生活绝境。如果是王大夫的弟弟,反而不会在乎这样的情形反复出现——严肃地面对生活,才会导致走向极端。
至于娄烨所处理的爱情,其实无论是苏州河,还是颐和园,都没有引入什么逻辑来支撑它——当我期待逻辑,无非是希望看到他们经历一番了解的过程,彼此建立起了深刻的联系——而不是像小说的开篇,小孔来看望王大夫,就自然地在跨世纪的时候亲吻,或是像金嫣爱上还未到来的泰来的故事,或是像小马,让这一切纯粹地来源于肉体的冲动。电影里王大夫和小孔的吻戏毫无美感,正如小孔和金嫣的嬉笑逗闹使我感到彻底的无聊,这使我无法喜欢上这些镜头,即使清楚它们和被大雨模糊的窗户一起不过构成了最压抑的真实。正如某篇影评的提示:“相信感觉,相信性爱,才算相信爱。”这或许是成立的,但我宁愿拒绝相信它,而是继续怀着一种冷漠,看待这些琐碎的浑浊的所谓爱情故事,看待小马和小蛮在片尾筒子楼里的生活滋味。这绝不同于《一一》里的生活滋味,在这里,娄烨不展示理想,他的镜头语言只标记出凌乱的,暗色调的,带点反胃的现实。
这可能也是我格外关注沙复明和小马另外一面的原因。在他们的身上,本来是有着某种超越性的东西的。在原书中沙复明有过一段中学时的两个多小时的短暂爱情,那是一个打算通过和沙复明秀甜蜜来报复前男友的女孩子,沙复明自顾自地羞涩和不知所措,自顾自地在酒吧里长篇大论试图吸引女孩的心,他的幸福来源于女孩竟然对他发出“我们一起逃课”的邀请,以及女孩与他十指相扣或是让他抚摸她脸颊时他心里的砰砰狂跳。沙复明永远不会知道女孩的眼睛一直紧盯着不远处的篮球中锋和他的新欢小女友,他就像是盲人世界里的哲学家走出了洞穴,见过了更美好的,就再也无法抑制这种渴求,从此他渴望“看得见的爱情”,直到一个电影摄制组偶然来推拿,连声夸赞都红的“美”。对于都红来说,这可能只是个笑话而已。沙复明更加严肃——他开始无休止地思考什么是美?他追溯了他所记忆的好多词汇、诗句,里面有各种颜色和形容词,可是他对待这些词汇的态度就像对待这个世界:只能应用,却无法理解。——这样的叙述,正如对小马摆弄时钟思考时间的叙述,揭示了盲人眼中世界图景的建构方式在根本意义上与我们的不同,以及他们由之而来的不同生活态度,或许是更加有力度的,然而电影的重心似乎并不在此。

推拿(2014)

又名:Blind Massage

上映日期:2014-11-28(中国大陆) / 2014-02-10(柏林电影节)片长:114分钟

主演:郭晓东 秦昊 张磊 梅婷 黄轩 黄璐 黄军军 姜丹 穆怀鹏 

导演:娄烨 编剧:马英力 Yingli Ma/毕飞宇 Feiyu Bi

推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