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写影评的冲动了,恰好今日有,又得一点余闲,便拿出来卖弄一番。
原作毕飞宇的《推拿》,我没有看过,看到的只是电影,便就电影乱弹几句。题目定做《作为他者的盲人与人世之超越》。
我是一个健全人,在现实生活中与盲人接触不多。通过电影来看,盲人与健全人实在是两个世界的人,因此这个种群是作为有“我”之种群的“他者”。
据说娄烨想要让盲人也可以无障碍地阅读这个电影文本,因此违反电影常规地使用了很多旁白。但我想它既然作为电影,其间又多次运用光怪陆离的色彩来表现人物之欲望,人物之喜怒哀乐,想必盲人根本无法从那些干瘪的语言中阅读到电影的核心文本。或许娄烨之初心是好的,但这种行为和怜悯施舍无异。
我不敢说自己是好人,但在实际生活中我最怕见到的是残疾人,当然包括盲人。经过对心理的剖析,我认为这是人面对与自己本来相同但实际上居于完全劣势的物种的慈悲造成。慈悲在这个层面上只是一个中性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谓慈悲,说的是菩萨可以从内心深处真正体悟别人的悲伤。我们做不到,健全人在盲人面前小心翼翼,心惊胆战,担心说出什么伤害盲人自尊的话,本质上难免带着天生的优越感了。这种优势劣势的巨大落差不但让盲人不适,也让我们不适。我们实际上不想听他们说的话,我们敷衍,我们撒谎,我们欺骗。因为我们有眼睛,所以我们能看到光,因为能看到光,所以我们能躲避光,所以我们处在黑暗之中。沙复明喜欢念诵海子的诗,这种高雅的爱好在相亲时却得不到一点别人的兴趣;小蛮明明在接客,小马却得不到确实的信息;金大姐在分羊肉时又是多么的不公。
明明是一个物种,却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盲人之于健全人,好像健全人之于鬼神。电影中说:“敬鬼神而远之。”盲人敬健全人而远之。为何要敬呢?因为健全人有着超能力,他们能体会光与暗,他们能看到形形色色,他们更聪明,他们更接近神。当沙复明问王大夫:“你女朋友怎么样呢?”王大夫回答:“比我强点儿。”强在哪里呢?一个是全盲,一个毕竟还能看到一些。张一光的受喜爱,也在于他享受过十多二十年的光明生活。为何要远之?因为健全人生活在暗处,盲人生活在明处,他们是被欺骗、侮辱和怜悯的对象。盲人为何最需要钱?因为钱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当被欺骗、侮辱的时候,他们的举动是拿出刀来在自己胸口划,是去小蛮的房间踹门。结果呢?一个是在最后得到一句“臭瞎子”的侮辱,这时候王大夫已经与上街乞讨无异了,钱可以不还了(好结果);一个被那叫三哥的嫖客打到半死(坏结果)。所以在面对健全人的时候,盲人是不能反抗的,只能是自己把自己贬低到尘埃,获得健全人的同情,这样才能成功。小马忘记了,他血气方刚,不同于王大夫长年混迹于外,在雄性动物展开配偶争夺战的时候,失明的他完全是被虐的对象。这个时候,几个洗头妹“他是瞎子”的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她们是想激起那嫖客的怜悯,只有激起怜悯,他才能免于毒打,他才能胜利。
这是一部价值观不正确的电影,虽然导演的初心可能是想让健全人看了电影对盲人更多理解和尊重。其实盲人并不比我们缺少什么。眼睛——权力这个符号的置换,是由健全人建构的。而若上帝、神灵若是盲的,他必会认为能看到色彩的动物才是畸形。于是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恍惚、混沌才是他追求的状态,这和盲人的世界何其相似。或许盲人才更接近于道。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罔,呆傻也。呆傻,其实是心灵上的盲目。而最后能为黄帝找到玄珠的,却就是这样的盲目者。
<推拿>这部电影的拍摄,其实是一种以健全人的目光对盲人的恶意凝视,怜悯也是一种恶意。在这部电影里,出现了大量的流血、欲望的镜头,虽可说是写实,但仍然让人不适。若我是盲人,我会更不适。小马为何在殴打之后复明呢?复明就代表着他能拐走女人了么?复明才能意味着电影结局的笑?只有复明才会有笑吗?这一系列推论,让我觉得可怕。
曾经有人说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他”者作为参考,因此外星人的发现会是人类科技文明蓬勃发展的一剂强心针。社会文明的他者,随处可见。盲人是健全人的他者,健全人是盲人的他者。此为之彼,彼为之此。
进而上升到命运,电影中说:盲人更相信命运。这句陈述很有力。为什么盲人更相信命运,因为盲人比健全人更懂得生活之不幸,生活之苦。佛教说,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苦。”电影中的盲人大多从出生便是盲人,他们出生就是病的。他们不会大声喊:“人定胜天!”所以他们更相信命运,更相信命运,就是更相信道。
如果盲人之于健全人,约合人之于神佛。佛教有天眼的神通,据说能遍观宇宙,知因果,懂轮回。那么如今的人不信神佛,也就是盲人不信人。信,是相信,也是信仰。虽然我知道我这句话也是对盲人不公正的言说,但先请我这样表达。水居至贱之地而蕴万物,水更近于道。
盲人具有比健全人更多的神性。因为更懂生之艰辛,更懂生之苦痛,更懂生之欲望,更懂生之虚无,所以盲人具有更强的慈悲之心。推拿中心每一个人的苦事往往都能牵动别人的苦痛,所以经常出现的一幕场景就是:盲人的集体失声(失声)。这是这部电影中最具神性价值的场景。王大夫、小孔对小马的包容(无声);都红受伤之后众人的集资(细声);沙复明吐血之后众人撕心裂肺的嚎叫(放声):那真的是这世界上最真诚的嚎叫!
但是,最让人无奈的是,盲人是被健全人异化的盲人。盲人欲望着健全人的欲望,在比常人更压抑因此也更激烈的性欲之外,他们还欲望着眼睛,这眼睛在这里相当于phallus,相当于权力,相当于审美。沙复明爱都红吗?他缺失的是审美,他爱的是像正常人一般审美的能力,他爱的是他缺少的眼睛。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圣人看似不仁,实则至仁。如果能承认这一点的话,那我们会清楚盲人一定在哪里是优于我们的。在哪里呢?神性!古代瞽者具有音乐的天赋,音乐能通神,具有巫术的天赋,巫术能通神。当我们用肉眼去看的时候,他们是用手在触摸。触摸具有实感,触摸的是大道的刻痕。推拿,盲者的推拿,用手推拿;是盲者对健全人的服务。
古往今来的大宗教家、大哲学家甚至大艺术家越来越把盲者抛弃。到底是他们抛弃了盲者呢?还是盲者抛弃了成为他们的可能?窃以为是后者。因为他们欲望的不是离他们更近的神性,而是离他们更远的人性,人性的欲望。
缘何如此?可悲的原始的从众心理!
如何解决?抱朴、明静、心斋、坐忘!记得王大夫跟沙复明说:“我看得很清楚,你很喜欢都红,但都红不喜欢你!”为何看得清楚呢?因为他是旁观者,具有明静的能力。他如果对人生也能看得如此明静,他就达到了超越。如果沙复明沉醉于海子,沉醉于艺术,他就达到了超越(实际上他对都红的欲望远大于对海子)。奈何佛祖、老庄、儒家的修行法门竟都不是给盲者看的,岂不大谬乎?而且在当下联系日益紧密的社会,盲者不被异化的可能越小。尤其电影中大半盲者的父母其实都是健全人,那说明他们从根本上,从起点处就要接受正常人的异化,能够超越的可能太小太小。
于是他们沉沦,沉沦到比健全人更低的位置。盲者可代表道,代表理智;相应地,健全人代表欲望,代表激情。道难道应该被欲望压制?激情竟敢谋篡理智吗?难道不应该是健全人对盲者推拿吗?
原本我们这些可悲的健全人应该大声呼喊的是:“救救我们吧,大慈大悲的盲者!”可是我们这些慈悲的健全人带着怜悯无力低吟的却是,“他是瞎子,警察你不要抓他”;“你不会真的爱上这个小瞎子吧?”;“他是瞎子,三哥你不要打他”;“不要打了”;“不要打了”——他们在说:“救救盲人!”

推拿(2014)

又名:Blind Massage

上映日期:2014-11-28(中国大陆) / 2014-02-10(柏林电影节)片长:114分钟

主演:郭晓东 秦昊 张磊 梅婷 黄轩 黄璐 黄军军 姜丹 穆怀鹏 

导演:娄烨 编剧:马英力 Yingli Ma/毕飞宇 Feiyu Bi

推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