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挺敢编的,烂赌、癌症、自闭症、草根、友谊、马拉松……再加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果然是个老套烂俗透顶的故事。用发哥和靓靓,可能想主打一个情怀和怀旧,赚某一票人的钱,但,情怀这个东西就是个双刃剑,玩得不好,就没人买账。
发哥六十好几了,头发扎起来的时候还是帅的,但也就是在那个年龄段的帅。老了就是老了,拍电影的时候有廖启智,上映的时候他都过世了。
感觉发哥在电影的前半段用力过猛,过于浮夸,稍显油腻。后半段要比前半段更朴实真挚,靓靓的表演比较稳定,然而不管怎样,终究是不能再现阿郎的故事了。年轻时候的镜头也仍然用成年或老年后的演员自己去演已经被无数次证明确实非常愚蠢,太出戏了。
这部电影的立意就有问题,一个烂赌了一辈子的赌鬼怎么就能因为一个自闭症的儿子幡然醒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勇敢坚定的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我之前就说过,赌是世间最可怕的东西,深入骨髓如附骨之躯,毁自己更毁家人。不是没有浪子回头的,但那是极小的概率,我当然知道艺术塑造展现的就是小概率事件,但发哥的转变太突兀了,转变的原因太落俗套了。
我一直比较强调影视剧的故事性,故事都讲不圆的话,意味着缺乏基本的底层逻辑;而与之相反,只要有逻辑,故事就不会差,即或表现形式可能不尽如人意,手法可能生疏,用的演员可能没那么出名,他也会有感人的地方,也会有受众。
咬着牙看完整部片子,不是完全的没有闪光点,当发哥带着儿子在操场跑圈,累得摊在地上的时候,自闭症儿子跑了过来,喊了一声“老豆”,这是他喊的第一声“老豆”,发哥这几秒的表演可圈可点,终于对得住影帝男神的称号了。我也蓦然鼻头一酸,只要用心,石头也是能捂热的吧。
据说发哥为了片子跑路演连“湾区升明月”的回归庆祝会都没参加,只能说,发哥辛苦了。
老年人完全可以去演演老年人自己的生活,不用硬刷漆。当然,可能这样的题材卖不动,正常人大多只爱看年少貌美,谁会去看橘皮鹤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