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叙事的角度来说,这个电影其实还算讲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但是在20年代的今天,本片手法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故事完成度:3.0星

简单来说,本片就是一个烂赌鬼父亲和自闭症儿子之间的互动彼此救赎的故事。父亲因儿子而改变;儿子也因父亲获得新生。但是从叙事的起落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母亲将自闭症的儿子交给理发店合伙人的老爸去照看一个月;后半部分则是母亲去世,父子二人在田径场上实现人生的转变;中间穿插一小段父母的情感路线;而前半部分的一个月的相处大致又可以分为父与子的认识;并于父亲带儿子在赌场一改霉运赚一波钱;以及父亲单独在赌场一夜如前三个部分;通过一连串的互动来表达两个人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叙事并不复杂,但是后续高潮给观众的冲击力不够大。父亲帮助儿子找到跑步这一人生转变,二人跑遍整个香港。这就相当于一部电影给我讲了一个烂赌鬼通过跑步戒赌之后然后跑了一个马拉松。这样的结局作为文艺片尚可接受,但若作为商业片解决则过于平淡,甚至不如前期赌场经历痛快。因此从叙事完成度来只能说是及格;

故事创新性:1.5星

故事核心围绕自闭症患者展开,这对于广大观众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电影题材。类似电影还包括《滚蛋吧肿瘤君》/《丈夫得了忧郁症》/《送你一朵小红花》等,观众对于疾病感到陌生外,但同样题材故事的套路并不陌生,或治病救赎,或自我及他人和解。既不是好莱坞式影片 “天才少年的成长之路”,也不是电视剧《我是余欢水》这种”借病说事“的具有趣味性的惊喜反转, 因而故事在创新方面很难说有多么新颖性。而且在情节创作上,通过母亲去世和回忆旧事来推进剧情,更是老掉牙的套路,很难说导演和编剧在剧本创作方面下足功夫。

情感:2.5星

我们可以从演员如发哥和柯炜林甚至廖启智、袁咏仪、方中信的表演中看到他们尽力演好每一个角色。但或许是故事本身的原因,穿插于影片中的父子情,虽然感人,但很难深入人心;而发哥和袁咏仪的感情线,以及回忆桥段中发哥调教安志杰浪子回头,作为推进主剧情的线索,都显得过于刻意。或许单个情感都能独当一面的触动观众,但整合在一起就显得不伦不类。

目标观众:1星

本片片名和其故事内核严重不负,会导致目标观众严重不匹配。由于本电影取名为《别叫我赌神》,这对于观看香港80/90年代赌场系列,尤其是影片主角周润发饰演的赌神系列的普通观众产生误导;如果假以此名义进入电影院,则观影落差极大。有种我以为你给我要播“攒劲的节目”,没想到进去看得是《海绵宝宝》。而片名的非文艺性,也会对习惯看情感类题材观众的用户产生明显的情感阻碍,而影片结尾过于平淡(虽有升华),也很难被国内的文艺青年所共情。

演员角色匹配:3.5星

周润发、袁咏仪等一种香港演员的演技无可挑剔。由于本人对自闭症不了解,很难判断柯炜林饰演的角色是否到位。不过,作为观众,并未觉得角色扮演会让观影体验感到异常,也可以算作对演员的认可吧。但,发哥也快70的人了,强行“装嫩”带观众重回80年代阿郎,对于没有看过发哥早期电影的人来说,这种刻意的“回忆杀”其实没有什么价值。与发哥同时代的成龙大哥如今票房号召力都随着年龄上升而下降,更何况这么一部分看片名是商业片,看剧情是文艺片的电影呢。当然,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对向电影中演员的努力致意。毕竟剧本不好,也算不上是演员的锅。

总结:

我都甚至懒得总结了。三国有记载,昔日曹操之于汉中,大叫两声鸡肋。此片亦如此,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很难结论说起可以掀起什么样的水花。


别叫我“赌神”別叫我「賭神」(2023)

又名:光辉岁月 / 骄阳岁月 / 我不是赌神 / Be Water, My Friend / Don't Call Me God of Gamblers / Salvation / One More Chance

上映日期:2023-06-21(中国大陆)片长:114分钟

主演:周润发 袁咏仪 柯炜林 方中信 廖启智 安志杰 黄德斌 白只 

导演:潘耀明 编剧:庄文强 Felix Chong

别叫我“赌神”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