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看,太好看,太好看,连呼三遍!!!
哪怕不爱娄烨,哪怕不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你大概率也会爱《梦的背后》。
因为它的本质,是拍给一切爱电影的人。
甚至是给一切在支离破碎的现实中挣扎着坚持梦想的人。
虽然它的本意,只是做风雨云的幕后记录。
但,谁叫它拍的是全中国最有神秘色彩的导演,和上映后时隔4年依然具有话题性的影片呢!
想看技术的,从化妆怎样妆而自然,服装怎样还原8.90年代的感觉而非硬套,美术怎样从一张张老照片攫取灵感,到摄影怎样配合导演捕捉刹那的光和生动。
想看导演定力的,也有拍摄现场的大事小情,拨开所有突发状况维持稳定的创作核心,大到演员档期冲突,群演受伤,主要场景不得拍摄许可,小到制片组漏了好一批工作人员的饭,某个道具做得不到位,某个剪辑点怎么调声音和颜色。
太操心了。
而这所有一切折磨出的剧组情谊,才是电影走向市场前的第一步。
后面的999步,就是观众4年后仍翘首期盼的原因。
很少看到中国导演在公开镜头下作为创作者那么批判性思维地(从各个角度)讲述、反思创作过程,其中的一些语言甚至因不常出现在“说/听”的系统中,而听起来倍感生涩。
因而发现娄导身上有“异于常人”的作为人的完整性。因而这么一回想才明白过来,为什么绕着弯去玩这个不属于导演的游戏,会那么侵害一个导演的人的属性。
而二流观众也是。时间长了,会忘了做人本该是什么样子。
P.S.虽然感动于无论演员,摄影,导演,都在事前反复推敲角色的动机,体现出极认真的态度和对流程的尊重,以及希望情节合理的本意。但就风雨云的(首次)观感来看,有很多情节还是跳脱太快。导演说行为因人的情感而起,但不想着力反复描绘情感。但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是,情绪过重,而情感动机不突出,显得像是一团重重迷雾,角色莫名其妙地就做出了这个或那个疯狂行动,超出正常人的逻辑范围。不可能每个观众都100%代入角色的心境,还是需要有必要的交代,才能把导演想反映的“善恶模糊,爱恨暧昧”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