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端,就是家喻户晓的失街亭。
很诧异,那么精彩绝伦的三国故事,却以此稍显黯淡之处开端。那么被我们神话了千年没有一丝瑕疵的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丞相,开篇已经垂垂老矣,眉梢眼角中露出一丝疲态,没有神机妙算,没有胜券在握,而是挥泪斩马谡,被迫面对北伐的失败。
他还要面对派出间谍白帝的忠诚与否和那“四面漏风”的司闻曹,以及朝野上下无处不在的压力与弹劾,对手李严将军为政观念不同,正欲弹劾,借机接手司闻曹,以期扳倒诸葛亮,于是所有朝野上下目光集中在情报部门司闻曹,以及司闻曹派出的间谍白帝身上。为了探查真相,司闻曹派出荀诩赴天水调查白帝陈恭,又牵扯出魏国安插在司闻曹的间谍烛龙。陈恭荀诩决定联手调查出谁是烛龙。
路阳导演让人不禁感叹一声,不愧是你。服化道的美感、镜头画面的电影质感、紧凑快速不拖沓的剧情推进,多条线索交错递进的井井有条,片尾曲新裤子的《我不要熄灭在风中》非常提气。单说群戏也是相当亮眼,要知道三国时期星光闪耀,而在《风起陇西》的剧中,如诸葛亮杨仪等人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难得的是,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鲜活的也是各有特点的,尤其是诸葛亮被赋予了不同的底色,他有很多面,不再是那个“多智近妖”算无遗策的完人,而是深沉内敛,会有失误,连身边人也看不懂的人,他还是童年荀诩眼中那个说着“这世上每个人都值得万金”的人,也因此播撒出善良之种的人。这才更像是历史中真实的人吧,在顺境中意气风发那是人生常态,在困境中淡定如常方显英雄本色。诸葛亮没有那么神采飞扬,却让人敬佩。
前几集和陈恭对头的糜冲,虽然出场短短几集,但却敏锐机智智商在线,紧抓陈恭不放,几次造成险情看得心惊肉跳,堪称“我的怨种同事”。这个人物令人印象深刻,就要用有血有肉强劲有力的对手,才能塑造出更立体的人物形象,使双方的形象都鲜活起来呀。
同样惊艳的还有片中的女性形象,即使在乱世之中,女子也绝不退缩,她们心中亦有家国之念,翟悦的挺身而出,柳莹的深沉机变,都给残酷乱世中涂抹出了一抹亮色。
而其他再小的角色,都立得起来,白描几笔,就使人心有戚戚,陈恭四面楚歌之时,抬头远望那一句“起风了”,十人小队的金队长即将战死,却望向太阳说:阳光不错。都让人感慨,那风月同天,人却已殊途。
剧中的谍战场面也让人心惊肉跳,真实地描绘出了乱世之中的凶险与残酷。每个人都游走在生死边缘,谷正的以死明志,陈恭与翟悦夫妻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认直至赴死,糜冲棋差一招即刻殒命,直至今天看到翟悦的身份暴露,势难挽回,不禁想起曾经陈恭翟悦荀诩三人对坐谈笑的如沐春风,不禁黯然。
陈恭是《风起陇西》中最意志坚定的人,他看似玩世不恭,却是背负重任最多的人,出场时即四面受敌,却能腾挪躲闪,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他的路从来都是坎坷夹杂痛苦。陈坤为这个角色赋予了很多细微的动作表情,使这个十分正面的人物看起来更加鲜活立体令人信服。即使再艰险的环境,他都能履险如夷,可是看到妻子身份暴露受刑的那一刻,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无法再忍耐下去,他的坚强的神经毕竟还有无法触及的区域。但是他就是那个即使还要做出更大的牺牲,背负更多的痛苦,依然永远可以信赖的白帝。
可是比起陈恭,我更爱那个为人固执不懂变通的荀诩,他真像那个初入职场的我,认定了什么就一往无前,他坚定地相信陈恭,不是因为陈恭是妹夫,而是“我相信的是我自己的心”,不论他如何试探对方,他对陈恭从来没有过一丝怀疑,这是对于朋友的信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不必怀疑,那就是可以背靠着背战斗的人。两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抓住潜入蜀地的间谍烛龙,在艰险的环境中,他们想出了办法,之后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推进下去。为了这个目的,他不惜欺骗全世界。
他冒险潜入天水调查白帝,同事都以为他无法活着回来,可是他不仅回来了,还在司闻曹搅动出泼天巨浪,执意调查,逮捕冯膺,隐瞒真相,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他是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人,所以他轻易绕过别人绕不开的困难,化解别人认为无解的难题,他不会选边站,也不想投靠哪一方,亦不愿意加入小团体,即使别人认为他早已是弃子依然不会放弃,他为的是追寻真相,是为了自己的心。
他和陈恭以及翟悦等人,就是那种大时代洪流之下的小人物,小得不能再小,历史长卷中甚至留不下他们的一点痕迹,可是他们依然在用自己的生命为笔,努力勾勒出足够精彩的一笔,他们在用自己的身体为犁,耕出一片沟渠,努力改变历史洪流的走向。他们每个人都如暗夜中前行,摸索着,防备着,痛苦着,也忍耐着,拼搏着,也期待着。
可是他们的目标其实也并不大,就像他们最初坐在一起,笑谈家常,互相举杯共祝——为了光复汉室,为了不再有战争,为了你我这样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所以,他们在黑暗且艰险的路上,用自己化成一道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