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随便吧啦吧啦一段。
李翰祥自编自导的这部梁祝实在太美,选的景都具有浓厚的古朴气息,每一景都美不胜收(除了最后梁山伯的拿砖砌的坟)。邵氏当家花旦乐蒂扮相也不错,唱功也很稳,尤其是和梁山伯对戏的一挑眼一皱眉,送别时的对牛弹琴的无奈,十分抓人。我最喜欢四十八分钟后那大段大段的唱词,祝疯狂暗示梁,这时候抖的小机灵和作的比都巧妙绝伦,旋律也很轻快,在我看来是全剧的高光时刻。
后面讲一些腹黑yy。
梁祝的流传,据说最早记载于《十道四蕃志》(唐),但是这本书已经丢失,无法究其根本。宋张津说《十道四蕃志》说“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塚”,说明唐时梁祝二人的名字就被完整记载了,但也只是这一句而已。张读《宣室志》(唐)里面故事完整起来,有了“马氏”的出现(没有出现马文才这个名字),也叙述了故事的发展过程,这时候还是梁的坟裂开,“祝遂并埋焉”。元白朴写了杂剧《祝英台死嫁梁山伯》,不幸的是这本书也没传下来。《宁波府简要志》,黄润玉1391-1479,“英台道過墓下,泣拜,墓裂而殞,遂同葬焉”这时候突然就变了哈,也就是说英台这时候因为墓裂开死了,究竟咋死的不得而知。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马家迎亲到了这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了祝英台的死亡,马家为了掩饰一些事情,伙同在场的所有人编了那么一个有情人感动天地化蝶双飞的故事,毕竟什么坟墓裂开变成蝴蝶啥的也太过鬼扯。
冯梦龙(1574-1646)《情天宝鉴》和徐树丕《识小录》(明清之际,1644清入关)记载的大差不差,和前面的版本差不多,他俩时间也接近,都是明末清初,故事在当时可能也就这样,不同的是,《识小录》明确说了“梁山伯,祝英台,皆东晋人。”也就是说原剧情有发生在晋朝的可能。
最后,我在一篇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早婚行成原因的论文里找到了这样一段话“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的自然灾害有地震一百一十六次,水灾八十三次,旱灾六十五次……”,他这个后面标了参考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编纂租:《中国历史自然灾害及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农业出版社1988年版
我们再回头看故事,大都包含这几项。祝走到梁坟边,天色巨变,风波不停,坟墓裂开,祝投身进去……我只想说,这太像一场地震了。队伍恰好走到梁坟边,恰好又发生了地震,而那一整支娶亲迎亲队伍都是这场地震的受害者……
所以梁祝的结局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