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祥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艺术造诣非常高,尽管是在邵氏的摄影棚内拍摄,但是电影的构图、布景兼具古朴跟唯美。

以行带景的烟雾缭绕好似仙境,绘画性的画面宛如人在画中游,再加赋比兴的手法,让《梁山伯与祝英台》无愧于黄梅调电影集大成者的头衔。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由草桥相遇、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英台哭坟、化蝶双飞六大篇章组成。

李翰祥的改编,在叙事方式上与此并无二致,但在十八相送和楼台相会这两段故事前后做了更改,放大梁祝之间的郎情妾意,让最后“情为何物,生死相许”的情绪爆发更为浓烈。

梁祝流传最广的两个版本都是祝英台主动向梁山伯示爱,让梁山伯到她家里提亲。

一个版本上是梁山伯因家境贫寒,无力迎娶,只能忍痛割爱,以泪洗面,导致相思成疾。

另一个版本是梁山伯把祝英台所说的“二八、三七、六四定”中的十天后上门下聘理解为三十天后来,导致错过了时间,祝英台已嫁到马家。

这两个版本后面的故事都是一样的,马文才因得知祝英台是女子,便抢先一步到祝家定亲,梁山伯纵使难舍难分,也拗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回到家后抱憾而终,后英台哭坟,化蝶双飞。

但在李翰祥的版本里,祝英台先让师母为她做媒,再在十八相送的过程中不断暗示梁山伯,快要到家时又假意将自家九妹许配给梁山伯来明示。

可梁山伯终是呆头鹅,一直未能意会,直至师母把祝英台的信物交给梁山伯,又告诉她祝英台本是女儿身,梁山伯这才恍然大悟,带上行囊到祝家庄寻英台双宿双飞。

只是祝父在祝英台回家之后,因马文才家有权有势又有财,为了攀上这根高枝,自己做主将女儿许配给了马文才,让梁山伯比翼双飞的夙愿落空。

在这个过程中,李翰祥隐去了马文才,让他成了麦格芬,只闻其名,不见其人,这让梁祝的悲剧不再局限于父权制,而是当时封建礼制这只无形的大手造成了无数梁祝式悲情,在主题格局上,升华了原故事。

之后梁祝生死离别也没有原故事中的哭天喊地,李翰祥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祝英台将断发送于梁山伯,寓意今生成不了结发夫妻,但愿来世长长久久,梁山伯把咳血的手帕赠给祝英台,表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情。

这样的改编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情渲染点到为止,不过于卖惨,逼着观众落泪,也不至于无聊,让观影变得无趣。

毕竟《梁山伯与祝英台》是黄梅调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大段唱词,若是对戏曲不感兴趣,可能会被直接劝退。

好在李翰祥的改编妙笔生花、闲庭信步,平铺直叙中娓娓道来,虽票友味很浓,但妙趣横生的电影式叙述,还是让《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了一部好电影。

看到这部电影的观众不只有我们,还有年轻时的徐克,继翻拍李翰祥的《倩女幽魂》之后,徐克又把《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刀阔斧,与《倩女幽魂》一样,他改编的《梁祝》也成为了经典。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

又名:The Love Eterne

上映日期:1963-04-03(中国香港)片长:122分钟

主演:凌波 乐蒂 任洁 井淼 高宝树 

导演:李翰祥 编剧:李翰祥 Han Hsiang Li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