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2022年,纯粹是被电影标题和汤唯所吸引。当时因为和EX的感情状态的问题一度十分沉迷BE美学的电影。因为当时是第一次看,所以更多把重点放在故事情节上而忽略了很多伏笔和镜头语言,只记得了马五的动听和结局的触动。
最近苏黎世的Kino Xenix 月度program 是朴赞郁单元,正好遇上在苏黎世最好的韩国朋友月底要回韩国当教授了,所以约着一块儿再看一次分手的决心。和韩国朋友一块儿看分手的决心是一种奇妙的体验。电影用的是韩语的原声配的德法字幕,而当宋瑞莱说中文台词的时候屏幕是不会出现字幕的。此时就能明显注意到自己和其他观众在时间轴的反应差上成功打破了电影的第四面墙。似乎此时的我就是宋瑞莱,而身边的非中文观众就是海俊。
一部电影之所以优秀在于它可以让不同层次的观众在收集到不同信息的情况下依然各自捕获到一个完整的故事。对于分手的决心而言,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男警察爱上女嫌疑人最后女嫌疑人选择自我了断的故事。它就如同霍乱时期的爱情一般主体简单以致于每个人一眼就能看懂。但想要真正明白各个阶段男女主之间的心理状态则需要反复琢磨他们之间的对话用词,镜头语言,甚至一些看似无关但埋藏寓意伏笔的配角故事。
这似乎是我作为infj在理想状态下的表达方式。我会在一大群面前讲述一个故事。而在这个故事背后我则会悄悄埋藏一个只有我想告知之人的彩蛋。这是一种明目张胆但又偷偷表达偏爱的一种方式,一般的听众并不会因为这个彩蛋影响对于故事主题结构的理解。而我也会期待在讲完故事之后,我所偏爱的人兴奋地跑过来告诉我只有她明白了我想说什么。
回到电影本身,到了中文语境,这个故事的开启线就是宋瑞莱第一次说的中文台词“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不是仁者,我喜欢海。”伴随着山海经的出现,你会发现整个电影所有的意象都潜藏着山和海的影子。而暗线同样存在于韩语视角。韩国朋友告诉我对话中出现了大量的韩语双关词汇,特别是在海俊使用翻译软件翻译中文时,也正是这种翻译的缺陷反而造就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之美。
从色戒到分手的决心,汤唯无疑是幸运的。在电影中,她更多时候只需要去扮演她自己。宋瑞莱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INFJ的魅力。一个温柔的外表加上坚定的内核,而同时藏在内心的征服欲又让人不由自主的沉沦。
分手需要多大的决心?我曾和EX讨论过这个问题。分手的念头就如同杀心一般,一旦起了杀心之后,就是一个自己与内心搏斗挣扎的过程。而分手的决心需要的则是勇气。所有需要下定决心去做的都是割舍不下的事情。就如同宋瑞莱的结局,也正是因此,她选择了最为BE美学的方式了结自己。
回过头来又听了一遍马五,依然是这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