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脑袋里一直在闪现《上帝之城》、《穿越大吉岭》、《猜火车》这三部影片的画面。

影片开始部分的一组奔跑镜头,几乎与《上帝之城》如出一辙。尽管孩子们是在“逃逸”,尽管环境是拥挤、混乱、破败不堪的狭窄街道,但这组镜头仍然处理得令人心旷神怡:不论是摄影,剪切,配乐,还是孩子们的表演。影片整个前半部分,也都保持着与《上帝之城》同样的快节奏,有着与上帝之城里一样的贫穷,一样的罪恶,一样的成长;而且,似乎这两部片子都用同样的方法,肆意地把浓厚、跳动的色彩涂在了贫民窟上、垃圾堆上、和孩儿们的心上。

而那组兄弟俩在火车上练就一身本领的段落,几乎像是浓缩过的少年版《穿越大吉岭》...北印度的风情、火车上的故事,兄弟间的情谊,每一样都在Danny Boyle的镜头里得到了再现,只不过这一次,更快速,更残酷。

而知道这部影片的导演是Danny Boyle的朋友,同时又被这个家伙12年前导演的《猜火车》给震颤过的朋友,应该会在观影过程中微微一笑、然后心头一热。这个英国中老年用一样灵动的镜头勾勒出一个更加脏乱的背景,用一样娴熟的技巧驾驭着一个更加“漂亮”的故事。

这一次,探讨的对象从发达国家的边缘青年,变成了神秘国度的底层群众。沉重的主题套上鲜亮的外套,顿时让锋利有所消退:也许我们会更加关注那些幽默的对话,灵巧的孩童,苦涩的成长,优雅的爱情,乃至多线的情节甚至是印度这个国家。但这些绝不是为商业而有的做作。在我眼里,这些只是为了尽量严实地盖住那个无比痛苦的、肮脏的、悲凉的、罪恶的真相。

看到那些极其简陋的住宅,恶臭的垃圾堆,稚嫩的偷盗,混乱的争斗了吗?是的,那只是被导演,被社会,被人类压在底下的恶魔不小心露出了一点点皮毛而已。这是真相被允许揭露的最大范围。

我们的主角Jamal为什么被抓了起来?因为在那个类似《开心辞典》(...)的节目上,傲气的主持人认为这个Slumdog为了钱撒了谎。但影片中真正撒了谎的,却是知道那个问题“真相”的主持人自己。他当然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但他对Jamal里撒了谎,以为可以以此掩盖“真相”,来让这个寻找“真相”的人失望而归。

但他没有成功。

于是,Slumdog变成了Millionaire,顺便找回了爱情,这个漂浮在表面上的童话(或者说,山寨童话?)顺利的以好莱坞模式结尾。但当Jamal接受欢呼,接过支票的时候,他的哥哥却在同一时刻倒在了现金里,这一刻明明闪现着伟大悲剧的影子...

不得不说,节奏拖慢的影片后半部分令我有些失望。爱情虽然为全片重要线索,但放在这里,用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些别扭,且并不仅仅体现在结局。但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前半部分已经足够说服我打出五个星星,也似乎说服了不少的北美的影评人协会,把它评为年度最佳影片。


这里想谈谈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影片接近结尾,Latika最后时刻接起电话,主持人问她是谁。这时候镜头回到了Latika与两兄弟初遇的那个雨夜,Latika告诉Jamal她名字时候的场景。很短,但很经典。

这个镜头可以说象征了一个循环,两人从初遇,到分开,最后又回到了最初的“I'm Latika”,暗示了“命中注定”这个主题。另外,那个雨夜只有3个人在场景里,而结尾处却是在喧嚣的街头。这个时候回到那个平静的镜头,也暗示了从Latika接起电话的一刻起,两人其实已经解脱,已经不再在乎周围的一切,不再在乎得奖与否,因为他们找到了对方。
这部影片会令很多人愤怒,微笑,惆怅,紧张,感动,猜疑,思考,甚至神往。对我来说,它们都是真真切切的。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2008)

又名:一百万零一夜(港) / 贫民百万富翁(台) / 贫民富翁 / 山寨富翁 / 阳光小阿三(豆友译名)

上映日期:2009-03-26(中国大陆) / 2008-08-30(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09-01-09(英国)片长:120分钟

主演:戴夫·帕特尔 沙鲁巴·舒克拉 亚尼·卡普尔 拉詹德拉纳斯·祖 

导演:丹尼·博伊尔 洛芙琳·坦丹 编剧:西蒙·比尤弗伊 Simon Beaufoy/维卡斯·史瓦卢普 Vikas Swarup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