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前9/10的部分,看了都让人窝火,特别是女性观众来看这个电影的时候

前面可能会气竭,并且看的时候伴随着压抑和恶心和窒息的感觉 因为真的代入感太强

前面一直在描述母亲忙碌的家庭生活,宛如一个被上了发条的陀螺。马不停蹄的做家务,工作。被冷漠的丈夫暴力和埋怨。她一边工作一遍照顾三个孩子和自己的公公,连件衣服自己都不舍得买。家里严重的女男轻女,丈夫和公公都急切的想把她的女儿嫁出去换个好价钱。

这一切都不陌生,不因为国籍和语言的改变有啥不同。

电影最后的10分钟才是点睛之笔,结局的篇幅虽然短,但是非常重要。

我们就倒过来先看这个结局,再解析前面的剧情。

很多人可能没有看懂,认为女主角没有真的解决问题的根本,即使拥有了投票权,回到家仍然无法摆脱被家暴的命运,我们来看真的是这样吗?

刚才说了片尾的剧情短但是十分重要,这一幕这是全片的高潮,大家注意看,女主投票结束之后,她在楼下发现了自己的丈夫,她条件反射的要去躲避丈夫,但是她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样,转过了头,电影出现了十分蒙太奇的一幕,所有人都闭着嘴看着男主,直勾勾的盯着他,并没有说话,但是张力十足。

但是此时的男主已经感受到了威胁,放弃了殴打和控制女主的想法,而是转身走掉了。

这个寓意是什么呢?为什么男主会突然之间没了气势呢?

其实关于投票这个寓意,完全是映射某种社会体制,在意大利进入共和国之前,那么社会的形态和制度都是对女性不利的,女性的地位极度低下,一直处在被压迫的位置。

所以女主人公会非常的恐惧男主人的原因是在于,男主人公在某种社会体制下拥有强大权利,也就是说,女主人公面对的并不是一个男人,而是整个社会规则。那个时候社会规则就是不公平的,所以即使她走上街头,仍然感觉到恐惧,比如在她抽烟的时候,或者和闺蜜聊天的时候,她都习惯性的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好像有无数的眼睛在监视她一样。

她连拿自己的工资都感觉到恐惧,即使她并不在家里,她仍然认为这是“不被允许的”。说明她很清楚,即使不在她的家里,在公共场合,也就是社会中,这个行为仍然是不能够被接受的。反衬出在当时的意大利的底层女性大概率都是跟她一样的遭遇,拥有一样的困境,她并不是一个例,而之所以这种压抑的生活困境一直存在,就是当时大环境的问题。

她们是无法冲破这个规则,让个人利益超越规则存在的。

那么最后,女主人公选择去投票而不是选择去私奔,正是因为她看透了这一点。她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处境,要先去改变社会规则,改变法律,改变大环境。不然她即使跟一个看似和善的男人私奔了,也并不会有什么不同,爱情不能给她任何庇佑,她已经深刻的领悟到了这一点。

然后投票这一点,因为当时意大利的社会比较特殊,政党也需要民众的参与和投票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所以我到认为在那个特定的时间里,女主人公的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她代表了底层社会的女性群体,她的一票可以类比成大多数底层女性的选择。而这个体量还是很庞大的。

不同于现在美国的形式主义选举,我认为在意大利的那一年,她们确实参与了社会的改变,改变了历史,并且因此而受惠。

所以为什么,女主人公敢堂堂正正的穿上自己花钱买的衣服,然后不再畏惧男主,是抬起了头直面男主的眼睛。并且导演用了一个具象化表现方式,让观众看到,是新的法律法规,让女性身后也拥有了一个群体,和一部分权利。所以她在规则中不再是弱者了。这个在电影的最开始特权几乎一边倒的都聚集在男主人公和他的同类身上,比如他的父亲就是这样殴打妻子,还有当时男性拿着比女性高出很多的薪水。包括女性不能随意和男性交谈,男性却可以明目张胆的嫖娼。等等双标规则。

但是现在,女主人公在社会在也拥有了这样的位置,所以她可以平视男主。

然后男主走掉了,因为“社会”在监督(直勾勾的看他)他。让他不能发作,他只能转身离去,我觉得他不会再打女主了,即使他死性不改。女主也有了随时可以离开的勇气,即使她离开了,她也可以通过工作很好的在社会生存下去,而不是只能依靠男人存在。她的处境是好了很多的。

这个好比,社会从封建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现代社会虽然也一样有人会被剥削,但是不像封建社会这样极端,我打个比方,在清朝,你见到达官显贵是要下跪的,要毕恭毕敬,那现在社会就失去了这样的绝对约束力。

自由经济体制决定,我不在你这里赚钱,我不需要看你的脸色,你真有什么过分的行为,我还可以在网上曝光你,至少在舆论上,强权的碾压,暴力这些主题,已经不能成为主流文化了。

其实这个电影讲述就是这样的故事,它不是关于女主一个人的生活畸变,而是关于所有意大利底层女性和男性的转变,一种体制消亡了,一种新的规则取而代之,这个新的规则里,女性拥有更多的权利,而新规则的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就是男女平等。

男主再也不可能拥有过去那样肆无忌惮歧视女性的文化土壤,社会规则是被永远的改变了。于是他没了靠山。这很像是被剪掉了辫子的清朝人,要开始习惯没有人跟他下跪一样,他个人的权益和规则就随着时代洪流改变或者消亡了。

最后说一下,其实我觉得真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的地位才能得到改变,而不是去针对某个男性,某个人渣,比如很多观众觉得结局把丈夫这个角色杀掉可能都看着比较解气,但是这个没有意义的,在同一种游戏规则下,可能任何一个男人都会变成专制的暴君,你杀不完。但是你可以剥夺他成为暴君的机会。

好像女儿找到的贴心浪漫,帅气的丈夫,一旦进入了婚姻制度,(还没有进入,即将要进入)。已经开始适应他未来要胜任的角色,他大概是在效仿自己的父亲或者是邻家的大叔,他粗暴的捏着女朋友的脸,擦掉她嘴上的口红,让她婚后停止上班并且说着很“霸道总裁”的发言,类似于“你是我的,你只能是我自己一个人的”

这个场景让不小心窥视到的母亲感觉到一阵的恶寒。这让她想起,本来她和自己的丈夫也拥有甜蜜而浪漫的爱情,但是结婚了之后丈夫就像变了一个人。现在的女儿正如同当时的自己的一样,在温水煮青蛙的情况下,进入一个“甜蜜的陷阱”。女儿把男朋友的“霸道”当成一种狂热的表白。但是只有母亲经历过这个过程,她才会觉得不寒而栗,这件事情,让女主彻底的醒悟了

她开始明白不管女儿嫁给了谁,结局都是大同小异,也许现在这个男人看着还算帅气,家里甚至有些小钱,但是他的社会角色和未来的家庭角色就和丈夫一样,是专制的独裁者。在社会中是,在家庭中亦然。不会因为爱情而产生丝毫的改变。

她把给女儿攒的婚纱钱改成让她去交学费,然后又炸掉了女儿未婚夫的咖啡店,阻止女儿延续她的命运。最后她意识到,自有自身权益提升了,她们的生活才会得到真正的改变。女性要受教育,要和男性同工同酬,然后才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利,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平视男性。

在糟糕的环境下,虚无的爱情不会拯救女性,只会让她们陷入更惨烈的处境和生活。为理想主义婚姻生活,奉献掉自己的一生。

另外就是剧中对当时意大利女性处境的描写十分的有趣,而如同男性观察男性像男性学习,比如男主会聆听自己的父亲认真学习他家暴的方式,女主也在观察自己身边的女性,并且得到了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

首先是女主身边的女性她的左邻右舍和她的闺蜜,那些和她一样贫穷且没有地位的女人,都和她一样过着很辛劳的生活,运气好一点就像她的闺蜜一样,可以和自己的丈夫“打情骂俏”,让家庭里的阶级制度,显示的不那么明显。女主开始反向审视自己的处境。

相同的是,其他的妇女在家庭里都是没有话语权的,一般霸凌的对象也都是其他的妇女,参考那些在女主女儿出嫁的时候,在说风凉话的邻居。

其次一个人群就是女主接触不到的,富贵人家的夫人。电影里富贵人家的夫烫着精致的大波浪,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时髦的衣服,和她底层的的妇女看起来截然不同,但是在本质上,她们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吗?

生活上有钱人的妇女,可能过着更优渥的生活,免去了一些体力劳动,但是在家庭结构中,她们仍然是没有话语权的。

不管是有钱的女人,还是底层的妇女,她们在家庭结构中都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主导权。选择权,也没有平视男人的权利。但是她们都关注女性权利,并且可以希望通过这次运动让规则重新洗牌。

电影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角色,就是单身但是有钱的女老板。女主人本来很怂,因为畏惧自己的丈夫,连给自己买点东西的勇气都没有,直到她看见,女老板在跟男顾客叫板的时候如此硬气,她才发现,自己不需要这么卑微,于是她给自己买了那件一直想要的衣服。她似乎是突然明白了,这些东西本来就属于自己,在之前只是被剥夺了。她其实不需要忍受那些糟糕的生活,因为她和老板一样,明明可以自己赚钱。

而对于千千万万的她们来说,那一票至关重要,那一票是一个时代的消亡和一个新制度的出现,她们的每一票,每一次选择都可以改变历史,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这个场景是如此的激动人心。

女主最终可以看穿爱情和家庭的诡谲之处,她可以把这些虚伪的关系抛在脑后,和女儿找到真正的情感链接,在生活上追求她认为对的东西和她想要的东西,是她意识到,她不需要再忍受过去的生活。因为从未有过选择权的自己被新社会赋予了选择权,为此她终于有了平视丈夫的底气。

而反对任何一种不公和强权的前提,都是改变规则和法律去获得机遇和社会资源,这是手段和过程

而其最终目的都是让人最终在精神上可以站起来。活的像个人一样。

——————————————————————————————————————————

侵权必究 需要使用文稿请联系我!私我,盗文的一律举报投诉,追究法律责任!!!!!!!!!!!!!!


还有明天C'è ancora domani(2023)

又名:明天还有梦(港) / 我们还有明天(台) / There’s Still Tomorrow

上映日期:2025-03-08(中国大陆)/2023-10-26(意大利)片长:118分钟

主演:宝拉·柯特莱西 瓦莱里奥·马斯坦德雷亚 罗马纳·马乔拉·韦尔 

导演:宝拉·柯特莱西 

还有明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