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5

绿皮书:~



之前影院上映时我就看了,记得它挺好看,细节不太记得了 再看一遍补个影评~
这个臻享画质,也让人打开了之后很难不接着看下去
1776年独立后的美国,分为北方的自由州和南方的蓄奴州。北方主要发展工业,主张废奴制,南方以农业庄园种植为主,需要大量劳动力,庄园主坚持蓄奴制,大量使用黑奴。 1863年就解放黑奴宣言了 但南方仍有很多“平等,但隔离”的地区,也就是电影里的日落镇
所有平权运动都是一个漫长的残酷的要改变几代人观念的运动

配乐很蓝调,62年的美国

开头通过一点点小事去塑造这个白人:会打架,当过兵,有血性,有点小聪明,很爱他的家人,但比较穷 要吃汉堡挣50美元,要交房租。他很喜欢那块表,但得把表当了
而且他们说的是意大利语,他们也是移民。

然后旅途开始俩人也开始磨合。开始时地位高低的博弈非常明显:我让你别说话了,他非要说;他说这个食物有点咸,他说他评价食物的语言真是丰富啊,他说那所有厨师都能把食物做咸,但是没有盐才能发挥食物的风味,他说我们该赶路了。。
这个过程中逐渐丰富对黑人的塑造:除了他的有钱有修养,还有就是他从小被塑造成和他们群体不同 那他的妈妈肯定是鸡娃鸡出来的,所以他现在对他的司机也有这种要求。就是你需要变得更好,因为你有更好的可能性。这和开头白人爸爸的教育又刚好是一个反差:Tony爸爸就是一家人玩耍看球骂黑人是煤球

逐渐南下巡演的过程中,多天的相处和美丽的景色也让他们两个都各自放松了一些,前期二人的对峙缓和许多,取而代之的冲突是歧视黑人的状况越来越严峻。一方面庄园里 同样的黑人在做苦力活,而他在雇佣一个白人干活,双方长久注视没有话语;另一方面下了舞台他还是一个黑人 再高的造诣白人只把他当colored entertainment

这时无论从tony信里对他的喝酒不开心的侧写还是从来不笑,只有在演出前后才有官方笑容的细节都可看出他最大的问题是身份认同。

直到雨夜争吵爆发矛盾的顶点
(ps两个男人在雨里争吵,多少有点断背山那个意思了~ 而且前面他教他吃炸鸡,他教他写作文,啧啧啧 两个极端的交流融合总有点别样的情愫在里面 但是优酷的这个一暂停就退入小窗开始弹广告,真是太恶心了 )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大家说这部片子更像一个好的优秀的学院作品,每个点我都能看出来,塑造人物的细节很明显 但也很好啊,很工整,转折也不突兀,润物细无声且逐渐展开 就是一个优秀范本嘛 甚至有点不喜欢不喜欢这个电影的人了。

而且还是两条线,不会一条太单薄,一条线是他们南下,另一条线是妻子在家里读信和准备圣诞节。
主要它最后的离场感也很好, 喜欢黑人音乐家咧嘴笑 牙很白 很暖







绿皮书Green Book(2018)

又名:绿簿旅友(港) / 幸福绿皮书(台) / 绿书

上映日期:2019-03-01(中国大陆) / 2018-09-11(多伦多电影节) / 2018-11-16(美国)片长:130分钟

主演:维果·莫腾森 马赫沙拉·阿里 琳达·卡德里尼 塞巴斯蒂安·马 

导演:彼得·法雷里 编剧:尼克·瓦莱隆加 Nick Vallelonga/布莱恩·海耶斯·库瑞 Brian Hayes Currie/彼得·法雷里 Peter Farrelly

绿皮书的影评

萱
萱 • *绿皮书
阿鹿
阿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