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系列更让我坚信:流媒体永远替代不了大银幕,Long Live Cinema!

先叠个甲:以下浅显观点为个人感受,仅供参考(无剧透,全文约1600字)。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磅礴壮阔的科幻史诗。

24.03.10 《沙丘》&《沙丘Ⅱ》激光IMAX马拉松观影结束后,震撼到失语。

观影推荐:在大银幕前观看《沙丘》与在流媒体上观看的感受天差地别,感兴趣的推荐直接看IMAX,选择优先级:IMAX GT>IMAX CoLa>IMAX XT>数字IMAX

事先说明,我不是原著党,不要对我说类似“你是原著的忠实粉丝,而我没有看过原著小说,所以看不懂电影,无法欣赏。”之类的言论。我从来都没看过《沙丘》原著小说,但是观影时丝毫不影响我的体验。观影结束,我甚至有一股强烈的冲动想去补原著,仔细阅读《沙丘》的全部故事情节,了解其中的所有人物和架构设定。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第一次接触到《沙丘》原著小说时才14岁,和书中的保罗·厄崔迪差不多大,但他迅速就被小说深深吸引住了,读完了这部小说的整个系列,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沙丘迷”,他的内心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拍出《沙丘》。多年后,他终于成功呈现出了心中的沙丘世界,完美实现了自己的童年梦想。

其实,拍摄《沙丘》的难度真的太大了。原著小说《沙丘》系列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也是首部同时获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小说。小说系列世界观极其宏大,涉及政治、宗教、科技等多方面内容,人物众多,背景庞杂,为后世许多科幻作品提供了架构和设定参考。你可能觉得最近上映的《沙丘》是不是抄袭了我看过/玩过的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啊,怎么会有这么多类似的因素?这正是因为许多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这部60年代的科幻巨著。但同时,这部作品的世界观之宏大,内容之繁杂,也使得《沙丘》的影视化极其困难,比如:大卫·林奇1984年的作品《沙丘》就沦为一部失败的改编作品,惨遭低分吐槽,而这次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用实力稳稳驾驭住了它。

《沙丘》第一部其实是有一定观影门槛的,它并没有花大篇幅通过台词和旁白去介绍世界设定,而是像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一贯的风格,侧重于通过非言语类的镜头语言,即用画面和声音讲故事,同时由于电影非常忠于原著,很多路人观众会觉得剧情非常沉闷、节奏极其拖沓、故事过于老套,很难沉下心来,静静地欣赏完。

而第二部相较于第一部,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为了影片的商业化作出了妥协和让步,所以电影总体对路人观众的门槛就降低了。剧情节奏方面明显加快了不少,战斗场面和笑点也是翻番。

影片通过超凡的视觉效果和宏大的场面调度,将沙丘科幻世界呈现得栩栩如生。从广袤无垠的沙漠到宏伟壮丽的建筑,每一个场景都展现出了细致入微的设计和精心策划的布景,细节拉满,在巨大的银幕前,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影片中的构图设计是一大令人惊叹的杰作,每一帧都美到极致,甚至说是突破了影视画面美学的极限也不为过。电影的艺术设计和服化道也做到了极致,每幢建筑、每艘飞船都经过精心设计,风格各异,与其拥有者的性格、地位都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服装设计师则设计了一系列独特而精美的服饰,无论是华丽长袍,还是战斗盔甲,都展现出了强烈的个性和美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当属哈克南家族的桀迪主星,该主星的画面均为红外线摄影机实拍,而非后期调色。所有的场景在黑白配色的衬托下,造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呈现出的视觉奇观可谓美学巅峰,完美地诠释了哈克南家族的残暴,贪婪与极权。三角竞技场戏份也将哈克南家族野蛮狂躁,崇尚暴力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汉斯·季默的配乐太绝了,他巧妙地运用各种乐器与声音,为这部电影创作出了一个极富张力的音乐世界,使得观众可以通过音乐的魔力深入到影片的世界中,感受其中的每一丝荒凉、壮阔和神秘。这几天狂听电影原声带,想再去杜比影院感受一下。

影片中处处充斥着宗教狂热,宗教的背后其实是控制人心的政治手段,无比虔诚的信徒沦为夺权的工具。最终突显出反思宗教、反个人崇拜、反英雄、反救世主、反宿命论的内核。

准备有空去多刷,期待第三部的到来!


沙丘Dune(2021)

又名:沙丘瀚战(港) / Dune: Part One

上映日期:2021-10-22(美国/中国大陆) / 2021-09-03(威尼斯电影节) / 2021-09-11(多伦多电影节)片长:156分钟

主演:提莫西·查拉梅 丽贝卡·弗格森 奥斯卡·伊萨克 戴夫·巴蒂斯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编剧:丹尼斯·维伦纽瓦 Denis Villeneuve/弗兰克·赫伯特 Frank Herbert/艾瑞克·罗斯 Eric Roth/乔·斯派茨 Jon Spaihts

沙丘的影评

张楠
张楠 • 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