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天府之国也能偶一睹该剧的风采,电影院大荧幕上的《桥头风景》,给这个七月完美地画上了一个句号。看完这部的最大的感觉就是,真的不比《哈姆雷特》难看啊,意外的惊喜,并且感到庆幸自己接住了这个惊喜。

前面的画面就是一个小女孩对着一个像父亲的老男人撒娇,举止亲昵,老男人的手摩挲着小女孩的腿。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连女癖?后来我的推测真的被证实了一大半,只不过这个不是女儿,是外甥女。

以下为剧情简介:
老男人叫艾迪,小女孩刚成人叫凯瑟琳。因为凯瑟琳成绩优秀被老师推荐去工作,每周报酬可观并且离家不远,原本是挺值得高兴的一件事,老男人就是不同意。

艾迪的妻子名字叫碧,和艾迪感情出现了一些问题。她的两个表兄马克和卢道夫从意大利非法入境,想在美国谋得一份工作维持家庭生计,为了躲避移民局的监视,只得暂时住在家里。

不久,凯瑟琳和有着一头金发会唱歌的卢道夫相爱了,这引起了艾迪德不满。艾迪想尽办法拆散凯瑟琳,并且告诉凯瑟琳,鲁道夫和她结婚只为成为合法公民永远留在美国。

碧鼓励凯瑟琳去工作、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努力地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摆脱艾迪的羽翼,她认为没有了凯瑟琳,她和艾迪的感情就可以得到修复。

艾迪说服不了热恋中的凯瑟琳,去求助律师,最后无奈之下,竟向移民局举报了鲁道夫和马克。

终于,移民局来敲门拜访,艾迪德这一举动,激怒了老实隐忍的马克,马克当着众多邻居的面对艾迪进行了虚假指控,这让艾迪颜面尽失,他想要挽回尊严就必须让马克当众道歉。

强壮的马克愤怒地扬言要杀了艾迪……而最终悲没能幸免发生,在凯瑟琳和鲁道夫的婚礼前夕,艾迪倒在了血泊中……

大概就是这样的剧情,可能说的也不够细致全面。

以下为细节分析:
里面的一些细节刻画的很到位,简单地说一下,也可能不太对。

比如凯瑟琳买了新的裙子,艾迪认为太“荡”了,而对于这个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鲜艳的颜色有些奢侈,而凯瑟琳是个花季少女,她需要美丽的色彩来装点自己的人生,她渴望着工作和爱情。但后来发生的一些变故以后,凯瑟林也换上了跟艾迪、碧一样没有什么颜色的衣服,暗示着一种绝望。

比如鲁道夫和马克第一次登门,凯瑟琳换上了高跟鞋被艾迪勒令脱下,即便父亲觉得她像麦当娜,好看妖娆,但他的爱是自私的,自私到怕别人夺走凯瑟琳,自私到怕与别人分享她的美丽。

比如凯瑟琳都已经承认依然像个小女孩一样地跟艾迪撒娇,就已经暗示着这是一种有些病态的感情;

比如艾迪间接嘲笑鲁道夫缺少男人的力量以后,马克问他能不能举起椅子。而作为剧中少有的道具,椅子能否被举起,便是力量的说明,从而也暗示了后面的结局。


这些细节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激发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以下为人物介绍:
这部剧中,每个人都有有着极度的固执。

正是如此,当这几个人在一起,在一个不大的空间,奉行极简主义,由简单的框架和玻璃搭建的舞台上,没有华丽的布景、没有炫目的灯光,不全靠演员的演技撑起。每个人身上都是戏,都有着十足的故事,当有一个矛盾点和另一个矛盾点产生碰撞,会发生小争吵,像是凯瑟琳、碧和艾迪争论凯瑟琳工作的事。而当矛盾的点多了以后,碰撞后容易发生爆炸,像结局那样的悲剧。

马克在意大利有着自己的家庭,妻子,儿女。他将自己的钱攒下寄回家,他不知道自己在这里将会是多久,三年,五年,但他终归是要回去的,这是他对家庭的重视。而当卢道夫被艾迪亲吻,宗族被亵渎,自己的工作不保,家庭稳定受到威胁……让他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可见,马克是很重视宗亲血脉的传统男人。

凯瑟琳在艾迪呵护的羽翼下,被保护的很好,同时也很优秀。他了解艾迪胜过于碧,理解他的喜怒哀乐。而她长大了,需要工作和生活,当她遇上金发小伙子卢道夫的时候,她陷入爱情的甜蜜中,不可自拔。她知道是时候离开艾迪了,但是她割舍不下,她不能忽略艾迪的感受,使她陷入了极度无助和矛盾中。

碧是艾迪的妻子。敏感的她能够感受到,艾迪对凯瑟琳的爱胜过对她。他们总有矛盾,总是争吵的不欢而散,甚至艾迪已经对她没了兴趣。但她是深爱着艾迪的,所以她试图让长大的凯瑟琳做自己,勇敢地去追求幸福。

鲁道夫很单纯、同时也很帅气,一头金发的他心灵手巧、能歌善舞,这样的他本不该在码头出卖体力,但他没有选择,非法入境只能从事这些工作。他爱上了凯瑟琳,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女孩,与她结婚,能够使他取得合法的户口,获得永久居住的权利。他向往着诗意美好的生活,并执著地追求着。

艾迪一手养大了小女孩凯瑟琳,并毫无征兆地爱上了她,这一切都是在凯瑟琳想工作、谈恋爱以后被现实撕破。他想证明,鲁道夫没有他那么爱着凯瑟琳,不会给凯瑟琳好日子,他甚至亲吻卢瑟福,想要证明他不是一个正常男人,有着其他的倾向。

马克对亲人对家庭的重视、鲁道夫对繁华世界的向往、凯瑟琳对爱情的憧憬、碧对艾迪的深情以及艾迪对凯瑟琳的近乎疯狂的爱这些都是容易产生矛盾的点,一旦被激发,便容易陷入疯狂。

这部剧中还有着一个律师的角色,他作为一个旁观者,像时间、也像历史,安静地审视着所发生的一切,不动声色。就像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空间范围内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开心的或者不开心的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也影响着我们身边的人。放到大环境下呢?你只是你,渺小的你,微不足道的你,如同蝼蚁的你,你影响的范围太有限了,而范围之外,所有的一切都按部就班,地球在转,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整部剧的人物就是在矛盾冲突矛盾冲突中一直进行着,直到最后的爆发。几个人扭打成一团,然后画面定格,鲜红的血液从舞台的上方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给黑白的画面染上了唯一的色彩。


血水打湿了每个人的衣服,也洗涤了每个人的灵魂。而这殷红的血,不知是会把绝望重刷到地狱里,浇灌出新的希望;还是会把希望断送掉,让绝望蔓延至每个人灵魂中。

音乐再次想起,那又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篇章,又是怎样的一段轮回?

桥头风景National Theatre Live: A View from the Bridge(2015)

又名:英国国家剧院现场:桥头风景

上映日期:2016-04(北京电影节)片长:115分钟

主演:马克·斯特朗 菲比·福克斯 妮可拉·沃克 

导演:伊沃·冯·霍夫 编剧:阿瑟·米勒 Arthur M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