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两种人
一种如李白,生如夏花,热情澎湃,才华横溢,潇洒不羁。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纵情燃烧和享受生活。从不遮遮掩掩,从不犹犹豫豫,想到就做,哭哭笑笑,所有的一切都发自内心。
也有一种人,如高适,稳重踏实,懂得进退,恪守本分,极有节制。初看仿若极不起眼,但在暗中默默积蓄着力量,一有机会便会绽放出不输任何人的光彩。
这两个人非常能反映出来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在繁荣昌盛,诗人多如过江之鲫的大唐盛世,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者便是其中最璀璨的代表。但是真当国将不国,大厦将倾,往往又会是高适这样的人负重前行。在表面的繁华下不知有多少向高适这样默默蛰伏的人,但是真到危急时刻,就是这些人挺身而出,展现往日之积累,一鸣惊人之时。只是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仔细分析,高适最后能成三镇太守,是从从八品的文记做起的,从八品的文记又是哥舒翰看在祖上的面子给他留的。所以说这一切,他的背景、天赋和努力都是最后爆发的基础。小心谨慎,懂得进退也是他能走到最后的原因。从不过分放纵,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这就是原因。
这部电影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这导演的水平感觉是神级的存在。直接进教科书。从配乐、选角到情节安排,叙事手法、分镜,可以说完全没有尿点。高潮渲染得极佳,详略分明,人物塑造的也是详略得当。年轻时的一切都是灵动活泼,洋溢着鲜活的气息。中年时大家各有所成,一只脚踏入了名为社会的名利场。老年后,以往的群雁各自四散纷飞,在硝烟战火的冲刷下萧瑟凄凉。只有高适还稳稳得立在原地。气氛真的做得太好了。需要多研究。
角色塑造方面。作为主角的高适可以说被塑造的极其饱满。李白也不赖,但因为他本身的性格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所以也非常不错。李白的将进酒喝高适最后的反击战高潮氛围推的极其到位。与年少时的闪回真的是绝妙。
当然,真正让这部剧有了灵魂的就是李白的配音演员,对于李白诗歌的神级朗诵,和他那笑声的塑造。那种洒脱和诗意真的是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让人不得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