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对话》是一部“业余”之作,是导演黄惠侦的第一部作品,由她近二十年拍下的家庭录像最后剪辑而成。但也正是因为这份“业余”和私人性,让它显得坦率真诚。
不是纪录片
黄惠侦一开始的想法并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想通过摄影机这一装置的介入,能够解开自己与母亲间几十年的隔阂。摄影机虽然让黄惠侦的母亲有一种更加羞于开口的不自在,但对她自己而言,拍摄的行为让她有了隐身在摄影机背后的机会,从而能够讲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表达的问题。
《日常对话》中满是沉默的时刻,母亲欲言又止,或索性闭口不言。面对女儿的尖锐问题,她习惯性地选择了逃避。“家”成为她内心自由的束缚,并不断地揭开她内心深处曾经遭受的屈辱和创痛。她选择了逃离,选择了与两位女儿保持距离,并在陌生人身上寻找情感慰藉。
与情人和朋友一起的生活成了母亲逃避可悲现实的途径,只有在这些时刻,她才能感觉到真正的自由。因而,当黄惠侦拿着摄像机去采访母亲的女友时,她获得的是自己从小到大都不曾见过、也未曾预料到的母亲形象:特别温柔,会照顾人,还会帮女友洗内裤,觉得是享受的事……
打破沉默
母亲的这种双重生活,或许让她更进一步坚定了解开心结的决定。这是纪录片结尾黄惠侦与母亲两个人坐在长桌的两头,展开的真诚对话。面对抛给母亲的那个无解之问——你是不是不爱我们?——再次被沉默,黄惠侦说出了自己阴霾几十年的创伤:父亲对自己的性侵,并想知道母亲是不是知道此事?
电影没有给我们作出解答,但我们可以推测:母亲真正了解到女儿的难处,正如女儿一直在理解母亲。这是典型的中国人化解情感矛盾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了对方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于是事情在沉默中就过去了,而不会借用语言继续将它清楚表达。
“侯孝贤时刻”
这让我再次想起了侯孝贤的伟大,他如何真正发现了生活的伟大法则(见《方绣英》的评论)。在《咖啡时光》中,女儿告诉母亲自己怀孕的场景,也是被前后回荡的沉默所包围。镜头从母女俩的背后远远地注视着他们,两个人都被卷入了这句话掷出的涟漪中。冲突后陷入的沉默,这正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同样地,在《聂颖娘》中,舒淇所扮演的颖娘在听闻家人消息后陷入的掩面哭泣,这长久的沉默同样指示出了我们在此处所谈及的“侯孝贤时刻”:中国人面对强烈情绪(悲痛……)的方式不是表达,而是隐匿。不是因为外部刺激自然地作出反应,而是陷入沉默。
影像的私人性
《日常对话》中的影像并不具有彻底的私人性,许多片段确实是由黄惠侦自己拍摄的,但在更加重要的对话场合,摄影机被另外一人所操控。即便在结尾长桌对谈那个镜头中,现场确实只有母女两人,但放置在远处的固定镜头还是显示出了旁观者的幽灵。
真正的私人影像是像河濑直美在她最早期和后来不断拍摄的纪录片中所展现的那样,手持摄影机的人是导演本人,所记录的也正是她自己的亲密生活。在镜头的晃动中,导演投注了自己的感知和情感,由此才显出来影像的私人性。
《日常对话》多少隔离了导演与影像间的距离。一方面,镜头很多时候确实投注着黄惠侦的目光,但另一方面画外音的加入又让观众对影像的私人体验脱离出来,导演评析着影像,并告诉观众影像外的事情。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显得“业余”的原因,但真诚弥补了这份缺陷。

日常对话日常對話(2016)

又名:Small Talk

上映日期:2017-04-14(中国台湾) / 2016-11-05(金马影展) / 2017-02-16(柏林电影节)片长:88分钟

主演:黄惠侦 

导演:黄惠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