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4-03

如父如子:爸爸的影响力

我喜欢在探究家庭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时,观看相关高分影片,透过电影的视角,分析内心情绪的触动,理解和思考迷雾中的自己与他人。观影也是我和泡泡爸共同的爱好。
最近我们看了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影片通过两个不同阶层的家庭、不同风格的父亲,对比两种亲子关系;男主角良多切换自己作为孩子作为父亲的角色,体验代入不同的情感体验和需要。
当你作为孩子或者现在作为父母时,有没有想过:要是我有这样的父母会如何?我要是有这样的孩子会如何?我的父母我的孩子能不能变成那个样子?
这个故事里两个家庭发现彼此的孩子在刚出生时就被调换了,他们在心里痛苦挣扎取舍之后,尝试交换回来。这对亲子间的关系体验多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日常。父子之间新出现的不协调,和可对比的情境,使父与子都发现自己不曾拥有的一块关系模式拼图。
看了影片之后,最震撼我的一句话是,良多的上司没有委派给他需要高投入高回报的工作,在回答良多的请缨时说:“但是,你一直都踩着油门前进,也该踩一下刹车了,你也应该多陪陪家人了。”我们能给予孩子给予家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陪伴和时间。
观影后泡泡爸被触动眼圈红红地说:“现在我不想说话,只想去陪泡泡睡觉。”
影片中开旧电器行的爸爸陪孩子玩耍、追逐、放风筝、躺草地晒太阳、一起洗澡搞笑,作为一个鲜明的榜样和参照,对泡泡爸的后续行为有很多的改变。
泡泡爸说:“良多发现孩子拍了很多他的照片,这段我印象最深刻。你在不经意间,孩子其实一直在关注着你。良多不苟言笑,期望很高很严苛,跟我有点像,很严肃的。严苛不能说不好,但是孩子欢乐少很多,要平衡地去做。良多把孩子留在电器店时,他养了6年的孩子看到爸爸接走另一个孩子是很伤心的。我小时候希望和父母有说有笑的,看到别的小朋友叫爸爸背了,我撒娇地说“爸爸背”,他就啪地打了我屁股,小时候我爸就是“给你零花钱去上学去吧别烦我。(观影之后的后续行动)我现在做的是多开朗一些,结合这两个父亲的角色,多笑笑有趣点少紧锁眉头,能多陪就多陪,多说说话,多玩互动游戏。”
搜索我们家的家庭记录,里面可以看到很多泡泡对爸爸的情感:“我觉得爸爸好看,笑起来的脸很好看;我要把我做的/画的xx送给爸爸;我会xx了,我要告诉爸爸;再见到他之前我要学会好多xx。”这个时期,他眼中的爸爸就像灯塔,是意识里的高亮部分。5岁半之后,他对爸爸的认识变得更客观和理性,爸爸不再像以前一样如光环般存在,描述和期待会更接近于现实。
孩子的童年期很漫长吗?回头看,白驹过隙。孩子居家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会很长吗?他15岁之后会在哪里呢?有的情感机会,错过了就错过了……没有时光倒流。
我对男孩的期望是懂得爱会表达爱,有细腻敏感的情感,今后在家庭的角色中参与更多照料和对话。我希望孩子的情感兼具两性的优点,其实这本就是人性。男孩的激素水平导致的行为特征不同于女孩,男孩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
亲子之间,是生命的一场相遇,这不是亲情考量,是一次自我反省和面对真实的个体。
我们都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我们每个人爱的起点也都有所不同,用旧的模式和本能再加上后天学习,逐渐学习做一个我们自己想做的父母。

如父如子そして父になる(2013)

又名:谁调换了我的父亲(港) / 我的意外爸爸(台) / 有其父必有其子 / 然后变成爸爸 / Like Father, Like Son / Tel Père, Tel Fils / Soshite Chichi Ni Naru

上映日期:2013-09-28(日本)片长:120分钟

主演:福山雅治 尾野真千子 真木阳子 中川雅也 风吹淳 国村隼  

导演:是枝裕和 编剧: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如父如子的影评

李竹
李竹 • 余裕
言炎
言炎 • 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