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小姐,之前曾看过公众号的推送,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风俗业小姐改行卖便当然后治愈身边人的常见的温情故事。当时觉得略显俗套,今天看完,才再一次感叹,电影这种东西,还是得自己细细看过才好。
千寻小姐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海滨小镇,这里美好安静得仿佛一个远离世俗的乌托邦,电影中的每个人都心怀善意,或者说,至少不是显而易见的“坏人”。电影开场,千寻小姐穿着宽松的粉色棉布衬衫,牛仔裤,在海边吹着风。有村架纯的笑容恰到好处,我很喜欢。
是的,有村架纯的笑容。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有村架纯作为电影演员的魅力。电影中,她一直微笑着,面对那些跟她开着黄色玩笑的工人,面对沉默的流浪老人,面对圆规扎伤了她的小诚,面对偷拍她的岗地,面对每一个人,她一直微笑着。这份微笑是治愈吗,是温暖吗,当然,可是看着看着,我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是什么感觉呢?千寻小姐的微笑,就像在蓝色灯光的商店里隔着鱼缸看红色的观赏鱼,就像夏末初秋的时候一个人走在安静的路上,突然看到远处橘色的夕阳,觉得好温暖,于是站在那里看着看着,这个时候晚风吹动你的衣角,又会觉得,好寂寞啊。
所以,在我眼中,孤独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当然,这部电影是温暖的,但这份温暖,就像初秋那抹淡淡的橘色,不能覆盖身体的微凉。但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完全彻底地展现一个孤独的人生,也没有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可以彻底治愈那些孤独,而是在孤独的人生路途中,你会遇到那么几个“和你来自一个星球的人”,那一瞬间的共鸣,可以一点点填满那个空空的房间,可以让那条沉在水底的鱼浮出水面。
就节奏而言,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是日本电影常见的风格和叙事节奏,伴随着那种淡淡的疏离感和空虚感。直到雨夜来临,小诚回不了家躲在房门口给岗地打电话,岗地偷偷做饭团与母亲发生冲突,又在小诚家突然的哭泣,千寻小姐与多惠“”私奔“”到海边,并听着雨声有了交谈与回忆,此时作为观众的我们才明白为什么千寻小姐总会去医院探望多惠……这一切情节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点雨声,并没有剧烈的戏剧冲突,但当千寻小姐回忆起另一个雨夜,她微笑着对便当店的多惠说,我是做小姐的,而多惠和善地点头回应,千寻小姐说在那一瞬间,我觉得你是第二个和我来自一个星球的人,而第一个,就是和幼年千寻小姐一起分享给过饭团的风俗女。我觉得此前电影中所有的空虚、孤独、疏离,被瞬间填满了,原来,千寻小姐只是在一直在成为曾经温暖过她的,“同一个星球的人”啊。作为观众的我,几乎落泪。
电影结局,在天台上大家一起的烧烤,几乎是日本治愈系电影的标准模板了。此时,温暖是满的,可千寻小姐的孤独仍然是满的。多惠让她落地生根,她却依旧离开了。也许是因为感情如酒,而她不敢喝醉吧。
可是那又如何呢?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可是这一路上的点滴温暖,仍会让人觉得,夏末初秋的夕阳,是凉的,却也是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