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首先有几点疑惑:为什么不拍女性精神病人?“正常”与“不正常”的界限到底在哪里?里面的人渴望自由,真正的自由又是什么?
然后是感想,正常与不正常字面看上去相互对立,但我认为其界限是模糊的。导演用五年的时间向观众展现了部分我们不曾了解的“群像”。被拍摄的大部分病人处于情绪稳定状态,甚至看上去并没有精神疾病。他们说自己像囚犯一样被囚禁在医院,但反过来想想,医院外社会中的生活,何尝又不是像“囚”字一样,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之中。
在观看的过程中,每看到一位病人,我都会想,他为什么会在这里。镜头记录的是他们漫长人生中的短暂瞬间,我们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片面的一个小部分。有些病人在镜头前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也使得我能够理解他们处于现在这种状态的原因。家庭、工作、遗传是我看到的三大主要因素,或许当我们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也就会理解此刻镜头前的他。
三章中,每一章的结尾都触动了我。第一个结尾的母子。儿子不爱他父母吗?父母不爱他吗?在镜头里我看到的是无限的亲情,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儿子一直睡不着,精神状态看上去有些奇怪?为什么一直跟母亲说对不起?片中并没有告诉观众背后的来龙去脉,但我被他们的相拥和简单的对话而触动。我看到了儿子独自躺在床上时闭眼眼皮不停跳动,而在母亲怀里闭眼时眼皮不跳了。第二章结尾,“因为我的一生过于平凡,只有你的人生跟我一样平凡你才会理解我,同难者相怜”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平凡的,但愿我们都不平庸。
如果影片有一个主角的话,那毫无疑问是片中的傅明刚。从坚决认为自己没病、注意形象,到选择妥协,承认自己有病,胡子邋遢。他看上去十分正常,到底是不是精神病人呢?我不是医生,我自始至终也不知道,在我看来他并不是病人。而我看更关注的,是抛开是不是精神病人一点不谈,转而是他选择妥协的过程,为了出院,他选择改变自己的想法,进而真正承认了自己得病。
我们何尝又不是出于各种原因与目的与社会的条条框框妥协呢?对不公的反抗、对生活的不满,终究趋于妥协。
从拍摄角度而言,导演选择用水平于被拍摄着或低于被拍摄者的拍摄角度进行记录,让我感到,导演不是一个采访者,而是一个记录者,她没有主动参与任何场景的讨论,在被记录者提及时也没有做出回应,她承担的是被拍摄者朋友的角色用镜头记录着生活。
总体而言,还是很喜欢这五个小时的灰绿色调纪录片。


(2017)

又名:Inmates

上映日期:2017-02-12(柏林电影节)片长:287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马莉 

囚的影评

未名
未名 • 芬达
silence
silence • 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