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生吃》完全不同。生吃的张力来源于欲望释放前的压抑,暴动扑食前的漫长蓄势,动与静的突变。钛的暴力、疼痛乃至所有的冲击都是直给的,说实话,无甚新意,而且少了对比也就少了冲量。
最好的参照物其实可能是《犬之力》。其中所有的人物,压抑深柜,sissy boy,好好绅士,柔弱妻子,在一部关乎性别议题的电影中,这些所有形象却又都被性别与身份带来的刻板印象所主导。当你知道他们是什么,他们想反抗的是什么,他们就被定性了。这也是许多类似作品的困境。
而钛的优点,恰恰是以一种蛮不讲理的恶心、粗暴、毫无逻辑、莫名其妙,把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的赛博格、俄狄浦斯等等理论搅成一团,让我们一时无法给主角下个定义,把性别与身份的困境狠狠撕开,生下一个金属为骨、人肉为躯、性别不明的怪胎。依然,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没有人可以给它定性。
换句话说,我觉得它的优点不在于讲了什么,而正在于什么都没讲,只是创造了一个人机结合男女并存的怪物,从而把现有的道德观念和性别认知体系撞了个粉碎。
而它也当然是不被喜欢的。因为我们太容易把理论往上套,太期待给一切人事物打上男/女/外男内女之类的标签,宁愿去将主角的每个阶段、每个部分、每个行为切分成一种性别,也不愿意承认ta就是一个混沌。
于是,像现在热门长评榜的第一,主角的行为依然可以有一套完整的,二元论的诠释。没有贬低它的意思,我觉得写得很好,非常完整且合理。我只是并不觉得这是唯一的解释。
钛在性别方面的讨论是狡猾的。依然来看主角。ta隐藏的是自己的孕妇身份和女性身份吗?其实不一定是,ta隐藏的可能只是身体里流淌的机油和肚子里孕育的金属,是自己非人的一面,而非作为女性的一面(我觉得我们首先看到后者而忽视前者就挺奇怪的)。而ta所生下的是一个孩子吗?我觉得也可以视作是ta自己的延续或者搞不好就是ta的新寄生物吧。
所以钛其实是用赛博格的理论给俄狄浦斯的理论加上了一层幌子,使得人物的动机成为始终不明确的,究竟是对性别气质的逃避,还是单纯的不想也不能找麻烦了?我们其实连主角自己究竟是人是物都无法判断吧。
用持之以恒的性别二元论去衡量人物是观众的问题,不是片子的问题。
似乎很多人都承认,主角在前半段是非常具有反叛意志的,但相对的,在后半段父亲出现后,ta的反叛像是突然消失了。
发现了吗?其实问题在于,只要出现了“父亲”,只要被我们视作“她”的主角没有杀死父亲,甚至只要和一些指向性明确的性别符号发生纠缠,ta就又被迫回到二元的性别评价体系之中。
觉得ta只要在某刻退缩了,只要ta成为孕育者,就是ta的原始女性身体在发挥作用,是反叛的不彻底,其实很怪啊。
因为我们认定一个不想被框住的人,必须进入另一个框架,比如一个女性必须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心理男性,ta才完成了对于性别的反叛,但这其实恰恰是始终在框架里面没出来。
重申一次,我倒不觉得我说的这些是对的,我只是觉得理解的方式不止一种,而钛的优点就在于用很模糊的意象扩大了理解空间,使得它好像又不是完全关于性别的,而更关于人本身和赛博格,疼痛和情感,共鸣和依赖。
“ta是什么”的问题应该优先于“ta是男是女”。
但我其实也不喜欢钛啦,打的三星。因为事实就是,但凡它还能在二元论的性别评价体系中得到一套完整且看起来很合理的解释,就说明它依然没能打破这些窠臼和牢笼。
只能说它努力了。
但甚至努力的方式也是讨巧的。就像赛博格从未打破性别框架,只是将性别这个概念,用物理方式使其成为纯粹的外部特征。
附上和朋友的讨论记录。我的回复大体和长评内容相同,但我觉得她的想法也很好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