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之前还在想主角到底惨成什么样要黑化,看完后就这? 除了少数幸运儿,有几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没经历过排挤霸凌算计欺负……如果人人都举起屠刀随意泄愤,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天生的精神病杀人狂罢了,还去长篇大论分析他的心理和行为机制,信不信就算出身幸福安定,他这种别人稍微不拿正眼看他就该死的思维也会搞出事来。
非要分析的话,小丑的生活环境确实太糟糕,房间永远是阴暗的,外表永远是脏兮兮的,就不是热爱生活的人。
他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没给过小丑鼓励和支持,还总给小丑灌输要快乐要让别人笑的空洞思想,小丑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面对天真孱弱的老妈,一句诉苦都没法说。
只能找心理医生倾诉,可能因为公益治疗不赚钱,心理医生也没有认真听他讲话。
除此以外,就没有别的消遣和娱乐,每天在外面挤笑脸逗人笑,挨欺负挨白眼,快乐长期入不敷出,不抑郁才怪。
快乐和金钱一样,本身拥有的越多,再虹吸累积就越容易。
一个不快乐的人,不知道快乐为何物的人,他传递出去的快乐也是虚假的快乐,正常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种快乐不正常。
想象一下,公交地铁上,一个高大邋遢or化着怪异妆容的陌生男人,突然放声大笑不止, 该多渗人,碰到了不赶紧跑还上前夸他幽默吗?
不跑还凑上去和他一起笑的就不是正常人,比如那三个调戏女孩子的金融小青年,他们被枪杀,就有很大的作死成分。
还有谁家好人第一次见到陌生女邻居,给她比手枪的手势啊,这真的幽默吗?有网友分析这是主角的幻想情节,后面女邻居被害才是事实,可能这个打招呼的方式当初也遭遇了冷淡。
付出的取悦得不到正反馈,更努力,被打击回避得更狠,取悦姿势努力地越来越变形,恶性循环……
同事送枪,但没有强迫他带在身上,把手枪带去儿童医院还掉出来,算重大表演事故了,实事求是的说,老板因此开除他,真的不算冤枉。
因此就彻底黑化,大开杀戒,说不过去。
小丑真的不适合做喜剧,他没有幽默细胞,也没有宽广的胸怀,只沉浸在自怨自艾的情绪中,怪没有人理解自己,没有人看见自己。
从小就欠缺的东西,长大后也多得不到,注定是悲剧的人生,却偏偏要追求喜剧。
除非有人来帮他,但谁有那么大的能量能填满这么巨大的缺口呢?
看完《小丑》,再回想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同样是反映时代动荡,怜悯弱者,一个暴戾残酷激发人心的恶,一个温情感人抚慰人心,高下立辨,大师不愧是大师。
只能说阶级矛盾这个话题很好用,什么反社会的行为只要套上这个壳子,立刻原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