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没有规则的世界里,代表混乱与邪恶的小丑,才是王道。
不是阶级对立,而是娱乐至死,整部电影也许都应该从娱乐至死的角度来解读。这是一个狂热的,运转却落下了许多小人群的社会,表面稳定,不稳定的苦难则用娱乐掩盖粉饰,以为这样就能解决一切。这个世界的群众没有宗教,没有马克思,他们需要娱乐来自我麻痹。追逐着聚光灯,接受存在于娱乐里的政治暗示操纵,狂热崇拜。在我看来电影最后疯狂的高潮绝不是所谓觉醒,而是这部作品里最大的悲哀。
只伤害坏人的亚瑟是好人,乱杀人的joker是坏人。joker不仅是在混乱中诞生的领袖,还是政治场中娱乐至死的群众。
主角亚瑟的光始终都是向下的,是向下走的楼梯,是与默认规则为敌。即使他最后站在了车顶,站在层层人群簇拥的中央,天依然没有亮。作品没有展现出一个标准反派角色的癫狂,而是用更多理性的情节去解释他行为的原因。他不是一个厉害的反社会人物,即使剧情推进到最后依然选择用“善恶有报”来解释亚瑟的行为,他依然是一个普通人。小丑形象在阴差阳错之下成了政治象征,他不是一个被关怀的人,他是一个英雄。他的人生结尾依然是可笑的喜剧。可惜他已经没有没有以后的人生。
小丑角色开始只作为“精神病”存在于亚瑟身体里,到后来一步一步的向下都是像他靠近,懦弱和癫狂就在一念之间,这就是joker。可以理解为小丑和亚瑟是两个人格,但又没有那样绝对。小丑象征绝对的混乱和邪恶,是一种符号。
开始“敲敲敲”的精神病房和结局走向光明的精神病人,暗示绝对的邪恶出世。中间所有的“敲敲敲”都是一个机会,是亚瑟脆弱自我暴露的时刻,一个“人”可以被拯救的机会。可是所有人都沉浸在无聊的自尊里,一个没有人文关怀的世界,一丁点都没有。黑色幽默的巅峰就是让你笑不出来。